内容的长短价值

写完这个标题发觉太大了点,现在开个公众号,不叫自媒体,叫内容创业。概念更迭太快,离开北上广的人有点快跟不上。

这一年来,以我自己的情况来看,公众号阅读行为有点疲软,内容没有啥新意,微信也不给公众号增添新的魔法棒。说不定,后续小程序出来,微信要给各个妃子如何雨露均沾,都不好说。

现在能让我继续保持每天必读的,只有两类公众号内容,一类是资讯集合型,如36kr的「8点一刻」、GQ的「GQ daily」,这两个栏目属于早间必读,5分钟快速获取一日最新有趣的资讯,轻巧灵快,毫无压力。另一类是毒舌电影的头条长文,每次介绍的电影,在解读手法上,总有新意亮点,内容观赏性十足。

这两个案例,正好代表长短内容模式的两种价值。

先说短,当前及未来一年,最有增长潜力的当属短视频了。大视频市场一直在增长,人们对视频内容先消费诉求,这些年随着大屏手机、智能电视的硬件场景拓展,加上网络提速降费这些利好因素的促进,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形式。消费习惯是没有问题的,优质内容倒比较紧俏。短小强悍的视频,消费门槛低,提高了受众范围,更利于传播。

但是短不代表观赏价值少,前有《万万没想到》,后有papi酱,5分钟里信息量巨大,节奏被提起来,观众注意力更集中,体验强度其实也不差。在短时间内,高密度的填充内容,浓缩炸弹一般,爆炸力可想而知。另外,短视频选取某一个点来放大,切取普通内容中的亮点,也是一大好处,比如now this对美国大选中川普、希拉里各种层出不穷的幺蛾子,以小博大,比那些完整跟踪下来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当前时代最不缺内容,信息大爆炸,把人淹没,反而是奇缺有效获取信息的方式。汪洋大海里,给我一支能直达避风港的扁舟,还是给我1张豪华游轮船票呢?

即刻App算一种解决方法,人工精选+Push,取热中之精。喜欢喝茶,只掐最嫩的尖儿给你。一定程度上,帮用户拦截了山呼海啸的内容僵尸。

每天有100件事我可能感兴趣,但是,最终我能消化的不过10个。前者是今日头条们,慈爱的父母,巴不得你多吃多吃,吃撑了还爱抚着你的头,说你吃太少。后者是36kr、GQ们,保证必须的营养摄入,多吃无益。

再说长,长内容被认为适合建立深度与影响力。

长内容相对短来说,其实对内容模式要求更高。我们说美剧好看,节奏快,剧情紧凑,叙事逻辑流畅多样,这是一个成熟的电视剧故事模式。而国产剧大多又臭又长,是内容量小,非要拖长到60集,那可不把上个厕所都分成三个镜头去表现。

电视剧还有剧情为主体,对模式依赖还少一些。以内容模式创新为看点的,更典型的是综艺节目。光是音乐模式便层出不穷,明星蒙面唱歌、转椅子选秀、明星素人搭配对战、素人模仿明星....

公众号是相比电视电影,资历太浅,加上微信的限制,模式套路上玩不出多大的新意,只能从内容结构上去探索。毒蛇电影,这种以电影内容为主体去展开内容,其实是非常讨巧和实用的方法。电影本事有剧情脉络,跟着剧情的推进发展,附加对故事的描述解读、点评,不需要自己造一套文章内容逻辑线,连配图都是现成的。用户读起来有故事、有情绪,还有代入感,编辑省事省心,只要筛选出不差的电影,点找到位,文风有趣一些,电影公号的文章频现朋友圈热门分享也就是这么回事了。

粗略的观察,在各类微信长文中,除了特稿,也就这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影视剧文章内容能比较吸引人读下去。

如果你是一位内容创业者,在短与长之间犹豫,不妨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内容价值定位适合哪一种模式。

文/杨夏

关键字:产品经理, 内容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