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体验策略模型CXS:全视角体验设计的思维结构
聚焦商业化体验设计的实践,这是5年前(2015年7月)我为自己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方向,但是这一路走来不那么容易,因为:
(1)提及“体验设计”、“体验创新”、“体验为王”等等,都是关键热搜词,那么该如何体验设计与创新呢?我们思考与回忆下,是否会想到这么一行话“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构思方案、交付方案“,又或者是否会想到诸多的创新工具(价值主张图、服务蓝图等)等其他的答案。
但是,真正到了策略设计的这个环节时,会有哪一种方式方法可以辅助我们系统性、全面性来有效应用呢?再直白一点讲,我们知道要去做上面提到的“构思方案”,但在这个环节中,缺乏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基本面方法论。是否有朋友与我有过相同的经历——不止一次为了想出合适的方案而废寝忘食,甚至寄希望于“灵感”的到来。这宛如一个黑盒子,大家都在做,但没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2)提及“商业化体验”,总会有人会把这个词拆成“商业化”与“体验”,并提出“商业化与体验之间是有冲突的,如何协调两者关系”类似的观点。
一方面我并不认为这个观点成立,“商业化”与“体验”本就是一体的;另一方面用实践去反驳这个观点的最有效办法,但它需要时间。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按压着内心的急迫,在一项项业务中实践用体验设计来刺激业务的增长。
(3)我提及的“体验设计”是广义的,涵盖了产品、运营、设计、服务等等业务侧的体验设计,而“商业化”更加清晰,就是大家首先理解的企业经营。两个词合在一起直白地讲:就是用体验设计,既能让用户满意,又能给企业赚钱。
但是,这一句话却向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想把这句话做成,需要非常强并且非常综合的能力。而5年前的我,仅仅涉足用户研究、服务设计与管理咨询,欠缺的太多太多。所以从2015年开始,我一次次尝试拓展自己的岗位职责边界——产品经理、产品运营、设计师。
尤其是在近两年,负责跨境电商品牌的内容运营中心,业务面覆盖了内容运营、SNS运营、社区运营、社群运营,甚至学习到了SEO与广告推广的基本面。同时还经历了两个新品牌从规划、供应链、建网站、推广的过程。这些极大提升了我对商业化的认知。
时间来到了5年后的2020年8月,我首次以文字版的形式向大家公开分享,通过自身实践总结出的一个具备实际应用性的基本面方法论——商业化体验策略模型,可以简称“CXS”(Commercialized eXperience Strategy)。它将通过商业性角度、策略手段角度、效果等级角度全面地辅助我们构思体验设计的方案,并且可以评估方案的有效性。
一方面上文提到的第一点是刺激并激励我创建CXS模型的缘由,而CXS其实在2018年底就已具备相对完整的形态,另一方面恰是因为在近两年我在上文提到的第二、三点的经历,让我此刻有了向大家分享的自信,毕竟是自己在实践中总结,总结后应用,在应用中推敲验证而确定下来的。同时,CXS是适用于产品经理、运营、设计、用户研究等多岗位角色的方法论,也不限于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那么接下来,就由我逐一向各位介绍CXS,以及它的应用方式。
我做电商,也喜欢电商,万事万物在我眼中都是“商品”,所以就先聊聊现阶段的热门话题“电商直播”。这半年来有几位电商企业任管理的朋友问过我类似的事情:“电脑直播还能火多久?我现在要不要切入直播渠道?”
我的观点是,现阶段“供给侧-平台侧-导购侧-需求侧”间的问题其实早就暴露出来:
- 直播对平台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流和加速购买决策的手段,国内玩的风生水起,海外市场也会紧随其后;
- 直播对消费者而言,的确是一种轻量便捷并且情感共鸣的购买渠道,并且还会享受到低价(当然也会有一些负面因产品质量等方面带来的体验问题,但其程度不会影响到大众的核心决策面);
- 直播对主播而言,是一种增长人气并且人气变现的有效途径,但行业竞争激烈,金字塔顶部的排位根深蒂固,腰部及以下的主播一面勇争高峰,一面黯然离场,但只要还在位的,就会喊出“绝对好货外加全网最低价”,是呀,没几款全网最低价的产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主播;
- 直播对商家而言,Western Task Force(只看首字母),一方面想赶热潮提高品牌曝光度,一方面希望销量爆单。可在佣金、签约费、全网最低价的削减下,只能寄希望于跑个现金流的流水,更有甚者一场直播自己花了十几万,出单不到几十件。
回归理性是关键词,在市场催化剂催熟的电商直播像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他快速地迈进并经历了发展期,但它仍然是可以“可持续”的运转,毕竟供给与需求在这里,只不过会将进入一个理性的运转期。所以电商直播的这个“雷”是要爆的,但也可以放心,这个“雷”表面上大家不会觉得很响,毕竟它仅仅是一种商业手段,而不是商业模式。
2. “反认知”与“反行为”决定了难以甚至无法做到“可持续”与“可发展”
早前曾提到某为将iOS版本的商城取消掉了“加入购物车”与“搜索栏”的案例就是标志性的“反认知”与“反行为”,国内的用户习惯将购物车当作收藏夹来使用,同时通过搜索也是习惯性的操作方式(即便SKU比较少),删除了两项核心功能,就是在触碰甚至是跨越用户体验的底线,具体案例可见下方链接:
《小米CC9 PRO发布会的这一天我想槽下它的友商》https://mp.weixin.qq.com/s/VWROq8NAW-LgRvwLLVLT1g
可想而知,这种手段并不能怎么解决问题,贴小广告的A就算怕了,但还有胆子大的BCDEF呢。
那么这件事情可否换个角度思考下,是否有办法从“阵痛”的效果稍微再往上升一级,到“弱化”程度也行。怎样才算弱化?降低小广告的张贴率算是弱化,降低小广告的牢固性便于清洁也算是弱化。按照这个思路,新的手段也就出现了——隔离。
4. 解释什么是实体的隔离与虚拟的隔离
最开始的介绍中提到了这两个概念,有必要解释区分下两者的不同。
- 实体的隔离是可感知可视觉识别到的,上述的塑料网格板就是实体隔离。
- 虚拟的隔离是视觉无法识别,甚至难以感知到的,例如用户研究人员做问卷调查,里面配有逻辑题的情况下,用户按照之前的选项填答会跳转到新的路径,所以就会有那么一部分的题目被虚拟隔离了,用户感知不到。同样在网络定向投放广告也是这个道理,不相关的用户不会触达广告内容,也是被隔离了,这种方式,是会提升广告点击以及交易的转化率。
5. 个人举措最好配合其他手段一同实施,如果单独执行的话,要么是没想清楚,要么是无奈的选择
2019年我做了一个名叫“Zillife”的独立品牌电商网站,它核心业务模式是POD(按需定制),通过数码直喷的工艺将个性化图案素材印刷T恤衫等纺织品上。
当时在网站前后台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公司现有的“商品上架”技术能力不能支持我这套业务模式,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做新功能开发,但我等不了,因为再等下去,T恤在欧美地区就过季了。一方面欧美是我的主要销售地区,另一方面T恤是高频高需求产品,有助于我前期的用户增长与销量增长,不像帽衫那种,虽然单价高,但销量远不及T恤。
为此,在评估“可发展”的条件下,我们整个团队无奈地选择了“个人举措”的方式,就是以人工的形式将素材PS到光版衣服图片上,然后人工导入系统生成SPU,那段时间整个设计团队乃至运营同学都在加班加点干这事儿,虽然它不可持续,但为了“可发展”,只能阶段性这么咬牙做了。
6. 从战略层面去应用CXS
这应该是海外电商网站(包含中国向外的跨境电商)最先做出的自营社区了,即便当时在公司内部乃至集团层面,我都承受着一定的“反对声音”的压力,毕竟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面对一些不确定性,同时这个版块也算是蛮消耗成本的。但我很坚定地认为,一定要做!
因为我希望通过它能弱化一个行业难题:流量成本。
跨境电商就流量的获取无外乎这么几种方式——KOL推荐、联盟客引流、谷歌广告、Facebook广告、SEO、老客留存、自主营销手段拉新促活、SNS渠道的自运营。其中KOL和联盟客中的流量占比了绝大头,但这部分的流量是需要产生额外的佣金(CPS模式,推荐过来的流量在45天内产生了交易,会按一定的比例返佣给推荐方,包含了新用户与老用户),同时还有一部分引过来的流量,就算产生了交易,消费者都不知道是在我们的平台产生的,就很像国内的“有赞”,我们清楚是谁推荐了商品,也清楚这个商品是什么牌子,但我们未必知道这个商品是在“有赞”平台上买的,这种情况下,我作为平台就很难拉留存与复购。
当然,我并不否定上面提到的模式,它们已经经过了市场验证,是成熟是有效的模式。只不过,做电商的,流水重要,利润额更重要。
所以是否有一种办法,可以将那些从KOL和联盟客引来的流量,试着降低一些成本呢,这就成了我的商业性目标。
- 消除:不行,已经提到了这个模式是成熟的,一旦我降低佣金,甚至取消了这种模式,无外乎“自我灭亡”。
- 隔离:用虚拟隔离的方法,通过更改或者替换LKID(绑定商家、合作者与消费者关系的一种手段),那是在弄虚作假,绝对不可行。
- 替代:将CPS的佣金模式替代成CPC(点击付费)或者其他的利益模式,更不行,一方面CPS成熟,合作者接受度高;另一方面如果按照CPC,那么成本反倒会更高,因为会有恶意操作的行为。
- 转移:将消费者直接转移致平台,或者说让消费者对我们的平台有更充分的认知。同时如果能将KOL等合作者直接转移致平台,岂不是更好,这样他们创作的内容(文章或者视频)都在我的平台上,拉进来的消费者是直接触达到了我们的平台…
当构思到此处时,就可以感觉到有策略可行性的苗头了,“社区”这个版块的念头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它的实际价值是:
- 通过BD与激励机制,邀请合作者入驻自营社区。合作者分享站内的内容产生的交易会额外获得佣金奖励,并且还长期有效。实际上这额外的佣金属于稿酬的支出,成本可控。
- 消费者通过内容进入平台后,对平台的认知强化,降低了“一单生意”的可能性。
- 丰富的内容会刺激SEO自然流量的增长。
- 社区的定位(好物推荐与好物资讯)得到消费者认知后,就会主动性地访问平台,而不是再通过合作者的链接访问,可见性地会降低成本。
同样,社区还有其专属的一些商业与用户侧的价值,就不一一说明,但当初我做社区时,“提高购买决策”不是我的核心目标(当然这个也随其自然地实现了),而是为了弱化流量的获取成本角度出发的。
综上,暂以上述的六项案例来做CXS的应用说明。
尾言
CXS是将我自身的思维模式结构化呈现出来,我在其中受益良多,也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借鉴乃至实际应用的价值。
同时,相信CXS还有更多的改进和发展空间,若各位有相关的想法、建议或者意见时,希望可以不吝言语的在下方留言讨论。
作者:万九谈体验;公众号:万九谈体验
本文作者 @万九谈体验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