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后的思考还是要集中在人性上

很偶然的在豆瓣上看到这篇文章,是《超级运营术》的一位读者写的书评。快速读完,有一种直击我内心的感觉,因为他表达的「直击人性」就是我在写这本书时最大的感触。

很多运营朋友问我,怎么做活动、怎么提升留存、怎么优化转化,说实在的,我没什么你不知道的「秘笈」。

我在《超级运营术》里,想表达的是:作为一名运营,需要掌握的思考和做事的方法。这个方法里,最核心的就是把握人性。

这些东西远比什么狗屁做用户、做活动的方法技巧重要的多,方法会受项目背景的制约,在我这里有用,在你那里就没用了,而上面提到的思考和做事的方式,是可以适用于绝大多数场景的,这才是真正对大家有用的。

下面就是「削寒」的文章正文,推荐大家阅读。

————————————————————————————————————

本文关键词:思考、人性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拿到这本《超级运营术》的前两天,我的工作岗位由市场总监转换成运营总监。所以我总觉得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力量在帮我,每当我准备前进的时候,就出来告诉我该怎么前进。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指引,也没能改变我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其实并不是我想这样,只是现在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变化太快了,墨守成规基本等于坐以待毙。我们要学习的不是技术而是思考模式。《超级运营术》的核心价值就是给你一个 思考和做事的方法。

在面对同样的工作时,不同的人会做出完全不同的执行结果,有人信誓旦旦最后错漏百出,有人事后诸葛亮总有借口来掩盖瑕疵,还有人会在执行前预想各种结果进行充分预案……当然这几种人的工作结果可想而知,会各有千秋,要么忙乱、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完美妥善。

那作为运营工作者或管理者核心的思考方向是什么呢?答案不仅有,而且很简单,就是围绕人性,以人性为核心展开所有的后续工作。

所以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就得深入研究几个问题: 一是“人”的分类;二是“性”的分类;三是如何思考及有效实施。

人的分类

人应该怎么分类?男人女人、好人坏人、穷人富人……当然这些分类都没有错,也可以按照这个分类来思考,但会不会觉得还是含糊了点儿,不够精细?所以我觉得从运营角度对人的分类应该是:客户、合作者、我们自己。

由于客户是需求的核心,所以也是运营目标的核心,这个放在首位肯定没毛病。我始终认为: 不从客户角度出发的所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合作者就包括内部和外部,为什么要考虑他们呢?因为无论你做什么运营,没有高效协作就别想有好的效果,所以,合作者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要素。最后是我们自己,别忽略自己的个人因素,作为运营核心你的性情关系重大。

性的分类

此“性”非彼性,虽然我把人和性拆分了,但这个性,指代的就是人性。

我跟很多做市场、做营销、做运营的人交流过,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避免自嗨式的营销活动。但是,绝大多数这类活动最后就是自嗨,为啥呢?大多数情况运营者分析了一堆客户需求,最后决策者拍板的时候一句:我觉得应该这样……然后大局被逆转,活动走向趋于个人好恶。

所以刚才提到的人的分类里,对合作者做了特殊说明,有时候看似问题不大的内部合作者,恰恰是隐患最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看着那么明显的客户需求没人理,非得去做一些无厘头的东西。

如何思考及有效实施

这是一个流程化的过程,第一步是分析需求,第二步考虑场景和环境,第三步形成资源整合方案,接着是执行和数据化反馈。

这里不言自明的一点就是既然分析需求已经是当然不让的王道,如何思考还是问题嘛?就思考需求啊,直到这个需求被挖掘到“未被满足”的程度,像乔布斯给了世界一个iPhone那样,没有这个东西之前,谁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iPhone呢?

思考的结果就是围绕需求展开的对场景和环境的利用,对内外部合作者的整合,同时这个阶段的思考就进入到有效实施并执行的细化方案。最后执行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是一个冷眼看客,当然如果败了也可能会是低眉臊眼的看客。通过执行反馈周期性的数据,利用数据工具进行总结分析,以便调整适应下一波“未被满足”的符合“人性”的需求。

思考和执行就这样捆绑在一起,空想无用,没指挥的行动也是低效的代名词。思考的核心也只能是围绕着人性来发挥,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建议大家看看《超级运营术》。

——END——

------韩叙

关键字:产品运营, 思考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