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企业做运营是什么体验?

大学的新闻专业,但是在电视台实习了两个月后就对传媒没有了兴趣。毕业之后就来到深圳,进入了互联网这个看起来不断创造神话的行业。写不了代码,逻辑口才也不足成为产品经理,所以就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名运营。

如果在一家基因纯正的互联网公司,运营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即使稍逊与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但也是项目正常运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假如进入的是一家以运营驱动的公司或项目,例如电商或者社群,那么运营人员一定会是公司最被重视的人员,可能公司的一切资源都要围绕运营的需求而周转。而我在一次跳槽中,我一时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定位,就进入了一家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代工厂里面做运营工作。

在里面的几个月时间里, 我深刻的理解的当初一个前辈跟我讲的道理。他说选择一个职位,一定要是这家公司最重要的职位,一定要是可以产生收入或者是公司赖以生存的部门。例如去富士康就要去它的生产部门、去阿里就要去电商的部门。虽然这个观点有点偏颇,但是现在我也算是深刻理解到了其中还是有一定的道路的,在一家传统的公司里面做运营这样一个新的事情,是要遇到很多的磕绊的。

互联网讲究的就是快,很多的机会转瞬即逝,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才会架构扁平化,减少会议的时间,执行起来更迅速。但是在传统企业,一个项目方案需要向领导一层一层汇报,其中一个领导不满意就要打回来重做,所以经常一个ppt的命名都是十位数以上的版数。也许这是做事认真和严谨的一种表现,但是这是不是也显得效率十分低下。

虽然老板在不同的场合总是在说公司要转型,现在我们做的产品是互联网产品,我们的工作中心都是围绕互联网转型而做的。但是事实上,除了老板之外,就我们这个被推在公司转型前沿的部门相信我们要转型了。但是这个力量是十分薄弱的,在很多人眼里,我们就是一群只会忽悠的人,我们不务正业尽是给大家添麻烦。所以各种职能部门才是公司最牛逼的人,他们一如既往的按照他们的工作节奏在做事。在我入职快两个月了,我连公司的邮箱都还没有申请下来。而且为了申请这个邮箱,我还打印了纸质的申请单,认真的填写了自己的信息,找了直属领导和部门领导签字。就算是这样,我等了两个多月依然没有等到我的工作邮箱申请成功的批复。

如果要跟外部公司有采购合作,那么签合同是必然需要的事情。假如是紧急的事件,那么签署一份合同简直就是一种灾难。有一次我们需要做一个活动,需要第三方开发一个系统,对方本来需要先付款后开发的,软磨硬泡说好了先开发,两周之内签好合同付款。系统开发的时候,就把合同提交上去审批,经过了四五层以上的领导和法务部门的审批。等合同好不容易通过了,自己还要打印出来去盖章。盖章的时候明明是上班时间,结果说保管公章的同事请假了,而且章锁起来了,结果因为这样合同就拖了几天。然后还要建立什么供应商代码,紧接着还要写联络单,还要提付款流程。一搞搞了一个多月。系统都用完下线了,才付款完成。

慢慢的就会觉得在这里做事,有种做孤胆英雄的感觉,夸张的说就好像自己在对抗一个旧制度。历史课上讲辛亥革命有多么的艰难,有多少的遗老想复辟,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当我在这个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公司里面,做了运营这件略带有革命的工作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到为什么颠覆是那么的困难,要改变一些固化的思想是多么的不容易。我领导语重心长的跟我说,老板养活了这帮人,但是现在这帮人却想毁掉这家公司。虽然我决定他说的太过于夸张了,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改变自己却是一个不需要辩护的事实。

一些很多事情在互联网公司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里都成为了异类。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通报好多部门,每一个部门都会有一些经验之谈,他们都会告诉你这件事该怎么做,当然是从他们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为了减少他们的工作量。

所以我深刻的理解到了,为什么当初那个前辈跟我说了要去一家公司,就要去最被重视的部门。这不只是老板重视,要公司整体都重视。呆了两个月之后,我离开了这家所谓的大公司。他们都说大公司里面稳定,但是我不是来求稳定的,我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的。如果自己努力做的很多事情都显得毫无意义,那么我想我该离开了。

文/黄_小海

关键字:产品运营, 公司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