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统计告诉你,“加班”毫无意义!
说起加班,没人喜欢。
可是对于那些经常加班人们,却无能为力改变什么。
最近,国外的一则科学调查,用数据统计了“出勤时间”(上班的时间)与“效率时间”(实际认真工作的时间)的关系。
出勤时间vs效率时间 来源:5 Negative Effects of High Overtime Levels
研究A ,人在长时间加班极度疲劳后的效率时间(实际工作小时/周)表现,效率时间随着工作时间而急剧下降,65小时一周的出勤时间,却仅仅是30小时左右的效率时间,50%的高效时间都不到。
研究B ,连续4周长时间工作,人的效率时间(实际工作小时/周)表现。不管出勤时间多长,哪怕一周70小时,实际工作时间却一直只能维持在40小时左右,
研究C和D ,1周长时间工作,人的效率时间(实际工作小时/周)表现,在50小时左右徘徊,不太稳定。
机器 ,毫无疑问,插了电的机器是不会累的(除非坏了),效率时间 = 出勤时间。
所有的研究数据表明:
不管你的上班出勤时间多久,哪怕一周呆够70小时(每天10多小时),效率时间,即每周实际工作时间,也就是你实际高效工作的时间,基本不会超过50小时
平均算来,大概每增加10%的出勤时间,反而会降低2.4%的效率时间(实际工作小时/周)。
那么,我们使劲地延长加班时间,哪有什么意义?
加班让人们不能发挥他们应有的能力
工作就像跑步,一开始全速前进,跑多了,就会累,速度会慢慢降下来;
工作也是一样,当聚精会神地长时间上班工作,疲劳的人自然就不能发挥他们应有水平,工作质量就会下降。
工作呆的时间越多,效率时间就会越低,实际工作时间越低
有一种这样的工作狂人,他们晚上精神抖擞,早上萎靡不振(甚至睡过去了)。
这却给人一种错觉,这个工作狂人, 又加班了,真是令人佩服。
然而事实上,这样的人,只是颠倒日夜了,工作时间甚至出勤时间,根本没有比别人多。
这是一种颠倒日夜的生活方式,一种晚上工作而白天休息的习惯,而不是疯狂工作。
白天的萎靡不振,导致它的效率时间跟别人没有区别。
当出勤时间过长影响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时,人们看上去是出勤工作,其实是灵魂出窍
我们看到一些员工在上班时间玩微信、看视频、处理家事,因为下班的非工作时间不足,他们就需要利用上班的间隙时间来把这些事处理完。
因为人们潜意识知道,上班时间不做这些,下班以后是更没时间做。
持续长时间工作的员工们看起来是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但他们的工作容易犯错且没有创造力
人的左脑负责逻辑,右脑负责感情和习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长时间的集中精神工作,左脑会变得疲惫不堪,右脑开始发挥更重的作用,人们开始使用“感觉”来工作,让人变得越来越容易犯错。
工作时间越长,人们缺乏激情和斗志。因为长时间的工作后,失去曾经的激情和壮志的员工,实际上只是在混口饭吃,高效与创造性已经无从谈起了。
所以,一味光强调出勤时间的加班,是无意义的加班,是一种时间和效率的浪费。
但是,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认知并尝试改变这一切。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的是: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集中精力到工作中。员工不行,老板们也不行。既然如此,这个效率时间占比,就显得十分重要,是90%?80%?还是30%?
如果在阅读本文的时候,碰巧你正在上班,相信你是使用“非效率时间”阅读的。
这也就进一步印证了实际工作时长的浪费,你就更深刻体会到“效率时间”的重要性了。
如果你是老板,看到本文,要知道本文并不是一味的拒绝加班,而是应该理性思考,如何通过劳逸结合,有效的控制“效率时间”。
如果你是老板,那么这时候你应该想的,如何优化“效率时间”,或用报酬作为激励,而不是浪费员工的工作时间,让兄弟手足陷入无意义的加班中。
如果你是老板,何不做更细致的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来提高员工们对工作时间的利用率呢?
如果很不幸,你不是老板,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 “听过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
也许试试分享本文,盼望你的老板百忙之中能碰巧看到。
作者 公的Kelly
关键字:产品经理, 创业, 出勤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