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当你使用形形色色的APP时,是不是时常不由自主地感慨“这个APP的界面太丑了”、“这个APP太难用了,连入口都找不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感受呢?认知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它表示大脑在工作中记忆资源的使用量,会影响用户的信息阅读和产品使用体验。

本文将从信息层级、信息结构、阅读顺序、信息密度、文案表述五个层面来探讨如何降低用户认知负荷。

一、信息层级

1. 通过颜色对比、形状大小、位置区分层级

格式塔心理学的封闭性原理告诉我们,人们在认知某个东西的时候首先看到的会是整体、而不是单独的部分。如图所示,你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蓝色的字母U和深褐色的人头侧脸,其次才是构成这个形状的各种细节。

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3)列表结构

列表结构同样适用于优先级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入口,但与宫格结构不同的是列表结构的一般具有排布逻辑或规则,如按照时间线排布。列表结构包含横向列表和纵向列表,横向列表适用于短文案卡片(比如活动或功能入口),方便用户扫视更多图片;纵向列表适用于长文案卡片,用户可以快速扫视较多文字。

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4. 信息过多时的结构——长表单可做信息分类、分页处理

在B端设计需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让用户输入一堆信息的场景,这时候如果我们把所有信息都罗列在1个页面中,可能会造成高跳出率和低完成率。

表单设计领域的专家Adam Silver通过实际项目发现:将较长表单按照关联性拆解为若干部分,能有效提升用户满意度以及完成率。除此之外,Adam还总结了这种设计理念的16个优点,我们认为其中比较有价值的是这3个点:

  1. 降低认知负荷,让用户更专注地完成任务;
  2. 降低每一页的出错数,从而降低错误带给用户的挫败感及跳出率;
  3. 配合进度指示器,能给用户一种前进的正面感觉。

市面上将长表单拆分成几个步骤做分页处理的产品比较多,如下图小红书就将店铺申请流程拆分为了填写店铺类型、经营类目、个人信息3个部分。

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场景,这种形式就不那么适用了,用户仅通过看图并不了解这条资讯的大致含义,因此,此时文案的优先级更高,常常采用上文下图或者左文右图的形式。

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2. 视觉引导提升信息阅读率

国外的用研团队曾通过眼动热力图的AB实验发现通过在图片中加入人类面部表情的视觉引导对于信息的阅读率有明显提升作用。

如图所示在第一张广告图中,用户的视觉焦点大部分集中在了婴儿的脸部,而右侧的文案则很少有用户关注,第二张图中婴儿由正脸转化成了侧脸同时眼睛看向右侧的文字,此时右侧文字的眼动热力成像明显提升。

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在传统媒介中,一张充满文字和图片的报纸与一个时尚杂志封面的信息密度对比更加明显,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和认知负荷也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人会耐心读完报纸上的文字。

关于海报与杂志设计还牵涉到图版率这一个概念,简单讲就是图片面积所占整体版面的比率,通常来说图版率越高则表现力和亲和力就越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上网了解图版率的相关知识,在这里就不做详细阐述了。

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五、文案表述

1. 文案表述要符合大多数受众的需求和理解

在广告场景下,当用户被图片吸引视觉焦点后,文案表述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这时候我们要搞清楚3个问题:

  1. 我们的核心目标受众是谁?
  2. 我们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3. 用户需要付出什么?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核心目标受众是谁,同一款产品来自一线城市的年轻白领和三四线城市的中年人关注点和付费动机可能完全不一样(比如同样都是手机,一线城市的年轻白领更关注颜值和性能,而三四线城市中年人更关注价格和质量)。

这时候产品的广告文案也必须依据核心目标受众的需求点来设计才能命中用户,小米手机的线下广告语在一线城市的地铁站(左图)和农村的大字报广告(右图)就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描述策略。

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在回答完以上3个问题后还需要注意,我们的文案描述目标受众是否能够理解,因为人群不一样,其受教育程度和理解能力也会不一样。

2. 文案上避免歧义

在设计动作文案时,我们时常会受到惯性思维(常态场景下的通用做法)的影响而忽略了动作本身的意涵。

比如下图的二次确认弹窗用户取消上传和取消订单是一个对当前行为的否定,但我们习惯于用“确定”和“取消”来让用户回应是否进行某个行为(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否定的否定就是肯定,点击「取消」按钮即继续用户当前行为,但这种理解很绕),这个时候就会带来理解上的歧义,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将动作本身简单明了地描述出来避免产生歧义。

如何通过设计降低认知负荷

本文相关内容援引链接:

认知负荷wiki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gnitive_load

视觉系统wiki百科:https://g.126.fm/02jAa3G

利用视觉设计引导用户“注意力”:https://www.woshipm.com/pd/4486131.html

识别与回忆原文: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recognition-and-recall/

识别与回忆译文: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NjIxODA4.html

人眼视觉能力:https://g.126.fm/01TbsXG

移动端长表单设计注意事项:https://www.uisdc.com/long-form-design-2Form

design patterns:https://g.126.fm/01wCm7y4

clever psychology rules for making better UX decisions: https://g.126.fm/02TcOSM8

pwerful takeaways from eye tracking studies: https://www.quicksprout.com/eye-tracking-studies/Parking

sign redesign: https://nikkisylianteng.com/parking.html

设计师如何写出有营销力的文案:https://www.woshipm.com/copy/2335042.html

本文作者 @johnnylhj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