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业进入下半场,泡沫已经开始破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一条产品狗 」,欢迎关注,一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说中国互联网去年全年出现了几百家直播产品一点也不为过,火热程度与当年的团购和O2O不相上下。从2016年下半年,直播行业进入资本寒冬,只有少数的几家直播平台获得了融资,直播行业发展虽然依旧很快,可声音越来越小了。
2月17日,网上曝出曾经估值5亿的「光圈直播」已经倒闭,并且欠下员工和主播300万元,CEO张轶失联。实际上,2016年12月底,光圈直播的员工上班时就发现办公室已经被搬的空空荡荡,2017年1月,公司大门贴上了物业的解约函,解约函称由于光圈直播未按期缴纳租金,物业公司将不再与该公司续约。没过多久,光圈直播的官网已无法打开,进入APP显示无网络连接。
在App Store搜索「光圈直播」已经无法找到本来的APP了,如果不是搜索引擎中各种对光圈直播倒闭的报道和转载的提醒,仿佛这个产品根本不曾出现过。
光圈直播大事件
2014年,光圈直播成立。
2015年9月,光圈直播获得由合一资本、紫辉创投、协同创新三家投资的1250万的pre-A轮融资。(据原光圈员工透露,这也是光圈成立直到倒闭所获得的唯一一笔融资)
2015年10月,光圈直播从图片社交领域转向移动直播领域。
2016年初,举办「校花大赛」。2016年4月份CEO张轶对外表示,光圈直播的用户量已经到达40万,主播超过5000人,日收入15万元。预计8月份用户量可以到达1000万,日收入突破800万。(主管用户数据分析的前员工表示,光圈直播高峰时期的DAU只有2万,这其中还包括了机刷量。而累计装机量始终只有100万左右)
2016年6月,直播人数和在线用户数锐减,光圈直播开始“刷假量”。从真人与机器人1:4的比例一路刷到1:20,为的维持表面上的繁荣。(刷假量几乎是直播行业心照不宣的事,去年还有人亲测过几个头部直播平台的人机比例,引起轩然大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2016年6月,开始停发工资,五险一金也未缴纳。
2016年下半年,砍掉C端,开始向B端转型。张轶自称已储备了四档体量近似《奇葩说》的PGC内容,要将盈利模式转变成以广告为主。寄望于找到优质广告主,靠冠名费以及广告植入维持生存。(然而由于流量很差,几乎没有找到“冤大头”,曾经达成合作的冠名商猛狮科技,在发现节目效果未达预期之后,也拒绝支付后续的400万款项)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直播行业发展的背景
1、硬件。 2016年中国约有7亿手机网民,高清前置摄像头逐渐成为智能手机标配,4G+WiFi的高速网络接入,CDN、视频流解码等技术解决方案的成熟,使得用户有能力随时随地的直播和观看直播。
2、需求。 人们的精神生活远不及物质生活来的丰富,打发时间、猎奇、围观美女、存在感、实时互动,这些需求在传统的图文直播、视频网站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
3、社会发展。 内容多元化、快餐式消费、去中心化、突出个性化的现代社会,给各种「草根」主播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也给观众们更多的选择。内容IP的价值逐渐开始凸显,越来越多的明星、大小V等等KOL开始变现。同时,因为有利可图,所以资本自然进行推波助澜。
上述几点为直播的出现和发展提供很好的大环境。
直播平台可以简单分为游戏/体育/赛事直播、电商直播、秀场直播。在直播行业中,以秀场切入行业的产品最多。 究其原因无非是门槛低、符合人性、离钱近 ,然而随着秀场直播这片海越来越红,中小体量的秀场产品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秀场类产品的商业模式
1、礼物分成。 这个是已经被验证,且非常成熟的模式。手机支付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这是个坚实的基础。直播时,观众因为主播的歌舞表演(包括喊麦)、萌萌的外表、嗲嗲的声音所吸引,一高兴送些礼物在所难免,尤其是主播时不时带个节奏:「喜欢的朋友别忘了送礼物哟」,令人眼花缭乱的刷屏,什么大宝剑、法拉利、游艇、直升机、火箭、奥特曼(如果有)之类烘托一下气氛,很容易就「随大波」了。(正是因为这个模式和平台的促销活动,使得现在主播基本都有经济公司,然后出现自充值捧艺人的情况,这个我们有机会再聊)
2、广告。 广告部分又分几种,比如APP本身的开屏、当红主播和广告主合作代言、产品内部橱窗展示、广告植入。由于用户基数大,不论是通过用户数据本身进行划分,还是通过主播属性划分观众用户属性,都可以广告投放更精准地触达不同的人群。
为什么说秀场直播只能是大佬玩
目前市面上秀场直播的商业模式基本上面说的这两种,但是这两种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依赖前提——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无法负担日常的开销,比如运营成本、人工成本、签约主播成本、以及不得不关注的带宽成本。没有收入,但产生了巨大的开销,怎么办?融资啊,讲故事啊,画流量的大饼啊。所以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热钱多的时候资本愿意投钱玩玩,后来发现大家都是这么讲故事的,大家的饼是同一张,加上资本寒冬,肯定有的人就活不到吃到那张饼的时候了。
所谓的「大佬」,是实力雄厚的大厂,要么有钱给你烧,要么有流量能导入(大的IP站台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大厂流量导入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比如腾讯亲生的NOW直播(排名相对不错)、腾讯直播、花样直播、企鹅直播、QQ空间直播,非亲生的龙珠TV、斗鱼TV、呱呱视频。我们看到的主流直播产品基本都是早期靠烧钱,烧出来市场份额,获取流量,进入良性循环。
多说一句,为什么共享单车模式相对良性?先付费模式(押金),且不能被消耗(骑车需要额外花钱),这是妥妥的现金牛啊。
看到这里,我们也就理解了「光圈直播」们的死因了。
直播的未来
直播行业未来会洗牌,大量的中小直播平台将不复存在,剩下的要么是能够将流量的良性循环继续保持下去,实现更大规模的营收;要么早点找个干爹、抱紧大腿,继续烧到良性循环上。
那么,什么样的直播平台才能突围呢?
之前看到@北冥乘海生一个说法,直播是过去的「 坐台 」。坐台小姐(无贬义,也不是失足妇女)当初在夜总会是一对多提供服务,这里的服务指的是陪酒、陪唱,顺便兜售一些酒水饮料、收一些小费。个人认为直播的发展势必要(或者已经)发展成「 夜店 」,大家共享一个坐台小姐,看她表演。 如果你开了一瓶皇家礼炮,主播们会当着其他人的面感谢你,再给你个么么哒;如果你就买了杯芝华士,那就和其他人流一起在舞池里瞎热闹热闹就行了 。
「坐台小姐」再往前是推是什么职业呢? 青楼女子 (卖艺不卖身的那种),在古代无数的风流人物不惜花重金能和当地名妓对诗饮酒歌舞一晚。几乎每个青楼都会有个头牌(或叫花魁),如果你的青楼里有诸如四大名妓(柳如是、苏小小、李师师、陈圆圆)这种水平,那你的青楼人流量肯定不用发愁,老鸨们忙着数钱就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老鸨们对头牌为什么客客气气、毕恭毕敬的原因之一。
回到刚才的问题, 什么样的直播平台才能突围呢?答案是有「头牌」的,那什么又是「头牌」呢?IP 。
未来,有IP的直播平台更容易突围,不管你是独立网红(比如游戏主播)、独特的自制节目(比如奇葩说,虽然不算直播)、明星(一直播主要依赖微博资源,微博就代表了各路明星们)、KOL(比如得到里的各种专栏作者,虽然也不算直播)、体育节目(NBA、各种杯赛),至少要有一个能够聚合用户的点,这也就是逻辑思维讲的下一个黑天鹅——认知税。 只要你能够让一部分人达到统一的认知,那你就有价值,商业价值 。
现在的直播和当初的新媒体内容创业非常像,最开始都是知名不知名的都进来参与,都挣到了钱。后面再进入的人成功越发的困难,基本没有独特之处的都被淹没了。直播行业是一样的,初期入场的利用流量红利大多活的还不错。红利过了怎么办? 寻找或打造自己的IP 。
直播行业进入到了下半场,「光圈直播」作为第一个破灭的泡沫马上就会被人遗忘。当然, 泡沫破灭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它能膨胀到多大,我们拭目以待 。
作者 一条产品狗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直播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