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产业开始炒作颜色 还有多少创新?
导语: 近期手机颜色成为讨论热点之一,从苹果的姨妈红到华为、OPPO的草木绿,还有更多其他颜色的手机。
近期手机颜色成为讨论热点之一,从苹果的姨妈红到华为、OPPO的草木绿,还有更多其他颜色的手机。
功能机时代,手机颜色很多,但这么炒作颜色的少见。不过功能机缺乏一种消费电子的时效特征,智能机则是消费电子,有消费品的特性,有必要通过多彩的形象刺激消费,区隔消费者,但从炒作颜色来看,基本说明手机业营销到了一个强弩之末的状态。
速朽的,一般都很美,它是要在最短的周期甚至瞬间展示自己的,但往往也是病态的象征。体现在一个行业里,往往意味着已经高度成熟。
确实,移动互联网崛起初期,品牌手机的颜色是比较单调的,多表现为黑、白、银、金以及它们的交融。
这里面的规律,笔者认为,不是不可以马上都变成多彩的,而是在产业初期人们有这样的心理:它们有较高的定价权,更侧重产品本身,就是以产品为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以用户为中心。
这个阶段,定价权与议价权在厂家,价格也相对较高,不用考虑什么花哨、讨好消费者的颜色,就算内部系统比较差,也能很快卖出去。厂家不太可能在外观颜色上用心太多。何况,每种颜色因为适合的人群不同,也会隐含相应的设计、材料及营销成本,且不可能出货太多。
炒作手机颜色标志着市场竞争确实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好的一面是,它确实是在通过色彩提升消费体验;但跳出科技产品终端的颜色,笔者要谈谈整个科技业的颜色问题。
整个科技业比较崇尚蓝色。许多跨国公司的LOGO都是蓝色的,微软、FB、IBM、谷歌有蓝、红、黄、绿四种颜色,但是蓝色处于中心地带,新兴的Twitter、Tumblr、Instagram也是如此。IBM有蓝色巨人之称。上世纪90年代末“深蓝”战胜人类国象大师后,蓝色的标志更是成了科技业的代表,并直接影响了后来互联网的颜色隐喻。
美国网站The Awl之前刊登过约翰·赫尔曼(John Herrman)一篇文章《互联网为什么这么蓝》。他说,互联网以蓝色为主色调,这是因为蓝色是能够显示内容的最佳颜色。
就直观与直觉来说,日常生活里,蓝色与白色是我们见到的对比最分明的一组,比黑白的对比更能刺激视觉,且蓝色容易给予人一种神秘与辽阔的强烈感受。科技业以蓝色为基调,对比白色的背景,应该有强烈的发生学意义。另一方面,每个国家都有颜色禁忌,而蓝色是相对较少被视为禁忌的颜色。
第一个流行的浏览器Mosaic将互联网变成了蓝色,而浏览器基本上是早期的互联网象征,它也是一种界面,决定了后来多年的UI设计。
众多的选择原因里当然也有别的偶然,比如马克·扎克伯格解释Facebook为什么是蓝色的,那是因为他是红绿色盲,蓝色之所以成为Facebook的主色,对他来说是最丰富的色彩,他可以看到所有的蓝色。
其他颜色也有被用于科技企业的LOGO,其中绿色也很常见,比如AMD的LOGO就是绿白色,但整体上蓝色还是占据了优势。几年前,AMD前总裁德克离职时说:“我的血液永远是绿色的。”更多年前,杨致远从雅虎离职时说:“我的血永远是紫色的。”
科技业在逐渐融入更多颜色,但手机产品终端在颜色上的大做文章,却并不能代表整个科技业的基调与气质。后者需要稳定,当然科技业也在经历着祛魅历程,尤其是摩尔定律的演进快到尽头。现实中,视觉里的蓝色,一旦沾染了灰尘,会比其他颜色更显陈旧气质。整个IT与互联网领域,确实都面临着一轮深刻的技术革命。
眼下许多细分领域都呈现出一种疲惫,行业大整合案持续上演,充满着强烈的不安和焦虑。笔者相信,这种动向之下隐含着革命,只是时间问题。
技术气质的变化,一定会带来科技业的视觉符号的改造。笔者相信,蓝色会重新获得巨大的力量。但是这个阶段,由于人们对于微观科技的创新怀有极大的期待,而后者仍还没有呈现出偌大风貌,一切都处于焦灼期,能感觉到的是这一周期的科技,带有一些神秘,经常呈现为另一种颜色——黑色,它对应着目前有些神秘又有些泛滥的“黑科技”。
“黑科技”一词出自《全金属狂潮》,原指非人类自力研发,凌驾于人类现有科技之上的知识,引申为以人类现有的世界观无法理解的猎奇物。也就是说,它本来带有超越人类理解范畴的猎奇心理,但最终被用滥,庸俗化了,成了庸俗的猎奇。
这个阶段的科技确实是黑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黑。
一个创新不力的年代,或者说是在一轮颠覆式创新之前的阶段,用营销手段将本来的主流技术包装成一点应用,然后命名为“黑科技”。很多时候微不足道,或者纯粹制造陌生的、短暂的惊喜,所以很快就被忘记。这就是“黑科技”之“黑”的来历。
2000年~2004年左右的科技还是“蓝”的,那是传统IT巨人的年代。蓝色巨人IBM借助强力的转型变革,当然还有初级的人工智能,正迎来一轮辉煌期。当时活蹦乱跳的互联网企业也常常是蓝色的标识。就是说,蓝色成为科技之色,确实有它代表创新、启发梦想的文化心理学味道。
如今,摩尔定律驱动力走弱,在革命性的材料、工艺、结构出来前,科技也会经历一段庸俗化旅程,且周期应该不短。这个时候,竞争同质化严重,营销噱头开始层出,一切呈现为混沌状态,没有明朗,人们内心怀有期待,也充满恐惧。于是科技就成了“黑”的,它从启发梦想变成了小确幸一般的噱头刺激,一点点麻醉。这种迷茫中,手机业的颜色炒作,不过是混沌期表层的虚幻符号。
当然笔者不否认应用层面的微创新有它巨大的价值,也并不唯颠覆式创新论。但“黑科技”过头了,成了营销麻醉。最后的效果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成为应用的鸡肋,许多时候徒劳地消耗着我们的资源。
《说文》里,“黑”,代表的是“火所熏之色”,从炎,上出,它的本义其实是古代的烟囱。无论是野火、炊烟、工业之烟,还是狼烟,它们都需要挥发到辽阔天空的通路。
“烟囱”的意象,也是科技业自发寻找的出路,它有暗中累积的巨大生命力。“黑科技”会经历它自身的演变,行业也会自寻出路。
所以科技可以是蓝的,也可以是黑的,但必须超越“黑科技”的营销噱头与营销心理,为科技产业真正打开创新出路,才会有真正的惊喜。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颜色, 产品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