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开除田源的背后:人人该自省,你是否缺乏俞军强调的同理心

昨天被田源事件刷了屏。

美团内部某部门员工田源在公开场合发布的招聘信息,附带上了地域歧视、爱好歧视等条件,被曝光到网上以后美团迅速响应,对外发布公告辞退田源。

看到截图时我在想,这位田源是基于什么样的心理,发出了最后这一段字?

不要简历丑的我可以理解:简历本身代表了求职者的求职态度和做事风格,简历本身缺乏推敲,的确有充分的理由不给面试机会;

不要研究生博士生也勉强可以理解:很多人不太明白有些岗位的确是有“学历上限”的,假设说这是一个较低端、偏执行层面的岗位,对实操的要求大于系统性思考,薪资预算也有有限,的确和研究生博士生不太匹配;

但后面3条如何解释?招聘的是一个餐饮会员系统的产品运营,岗位要求与驾驶经验无关,那选择大众车系和个人职业能力又有什么关系?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又有什么关系?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出生地,又和在北京打拼找份工作有什么关系?况且还用了明显带歧视色彩的用词“黄泛区”?

我不知道这位田源先生的家乡是哪里,如果他在面试下一份工作的时候,每家公司都因为出生地不符合要求而拒绝他,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会不会回过头来,比较一下自己在群里发出这段话的那个时刻,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不知道能不能教会他:如何去体会别人的心情。

这让我想起了俞军最近在网上提出的三个问题之一: 同理心。

我相信美团没有明文规定发招聘信息不允许带上这几条要求,但显然这位田源先生极度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这件事我不想谈高大上的名词或者虚伪的道理,我就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就发生在前两天。

晚上下班打车回家,但凡遇到喜欢聊天的司机师傅,我都会一起聊几句。这周北京开会遇上三环戒严,司机师傅一上车就跟我聊白天的路况,后来聊着聊着就到了“北京出租车师傅熟知中南海秘闻”模式。我以为师傅又要八卦哪国领导人的出行情况,结果话锋一转,师傅告诉我说,他希望国家多分一些钱支援贫困地区,这些贫困地区真的太穷了,他们有一个司机团队,每年都会进藏两次做扶贫支援。

“你每天生活在北京可能想象不到,现在国家还有十几个贫困县根本通不了电。”

“其实就是尽我们的一点力量,每个月寄过去两三百块钱,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一个孩子上学了。”

“也不需要什么贵重东西,他们最稀罕的是各种书,以前学校的教材最好了。”

藏区儿童(网图)

直到现在我还觉得遇到这样一位司机师傅是何其幸运,感谢他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里,给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课:如果不去了解,你可能永远觉察不到他们在职业背后鲜活的一面,任何行业都有群像,但群像容易被固化为刻板印象。当你接受了这个刻板印象,用户就变成了几条特征,而不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那你就无法感受到他们在用产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又怀着什么样的期待。

第二个故事是在春节期间回老家的时候。

很多留在老家的同学已经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我也很好奇,在缺乏大企业、缺乏就业机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家乡,他们是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有些人选择了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但也有些人能在几乎十年都没有任何变化的城市里,找到各种赚钱的门路。他们会告诉我,面对工资只有两三千块钱的人,如何赚到他们的钱;想要开个小店,如何和政府机关、同行、还有上下游的老板打交道;没有完善的雇佣制度五险一金,面对十几岁就出来打工的员工,用什么方法管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任何与你不同的人生,都有它值得探索和值得学习的部分,而只有发自内心地平等相待、换位思考,才能让自己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汲取智慧。

第三个故事时间有点久了。

研究生期间我跟着导师做过几个规划项目,其中有一次和项目组一起去海南省琼中县考察。琼中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连续多年的国家级贫困县,没有轨道交通,只有非常不好走的山路可以走汽车,深山里很多村子里还住着下雨漏水的草屋,甚至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习惯。在村长家考察的时候,村长组织村里的几个小孩儿来给我们唱歌,他们的学校是县里唯一一所学校,每天徒步走过去需要将近2个小时。后来才知道,村里还有大部分小孩儿,根本没在上学。

我也是第一次去这么穷的地方,我看着那几个小孩儿,心里想的是清华北大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地方——不要说清北了,他们整个县几年都不一定能出一个考到北京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即便是每天费尽力气去上学,即便是能够完成9年义务教育,也并不一定能改变自己的一辈子。互联网或许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还不足以帮助他们得到其他大部分地区应有的权益。

找出来一张当时的照片,对焦有点失败

反过来想想现在的我们,有没有觉得每天困扰的问题有些狭隘?上班围着合作部门转、围着老板转;下班比较谁家融资多了多少钱、谁家的报表注了多少水;甚至是朋友圈里也都是行业热点和八卦,鸡血的故事那么多,恨不得自己今年年薪翻倍明年创业后年就IPO。

不知道有多少人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过:身处在一个被吹到天上的行业里,自己每天的工作究竟有多少价值?是否真的是在创造价值?

人不能把自己的格局活小了。把心胸打开,才能看清真正的自己,才能追求真正的价值。

第四个故事是最近看《极简宇宙史》想起来的。

去年去希腊度假选了一个面朝大西洋的小岛,在岛上的几天经历了地震、台风、海啸,第一次这么直观认识到了自然的力量,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白天绝美的蓝旗海滩,在晚上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

站在广阔的沙滩上,对面就是大西洋,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岛屿,没有船只,没有灯光,没有任何人类存在的迹象,眼前180°的景色都是一片漆黑:海水是黑色的,天空也是黑色的,迎着猛烈的海风和潮汐声,你根本分不清眼前的一大片黑色到底是海还是天空,满眼都是深不可测的虚无,好像一个巨大的黑洞,随时可以把你吞噬。

感觉自己面前是整个宇宙。

而自己渺小到不值一提。

这四个故事和同理心有什么关系?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如果一个产品经理禁锢在刻板的用户画像里,你服务的就会是一个刻板的画像,而把自己和一个个活生生的用户剥离了;

第二个故事告诉我,如果一个产品经理禁锢在自己的圈层里,你就无法体会到社会里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人群都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诉求。更重要的是,你对社会的理解会产生圈层偏差,导致你即便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和诉求,也无法理解这些事实;

第三个故事告诉我,如果一个产品经理禁锢在自己的行业格局和行业价值里,时间久了就容易偏执成一种病态,如果无法放开执念,就找不到真实的价值;

第四个故事告诉我,如果一个产品经理禁锢在自己的认知里,不去探索和思考边界,那就无法领悟谦卑和敬畏。

而这四个禁锢,阻挠的就是同理心的四个层次。从理解不同的个体,到理解不同的生活,再到理解不同的价值,最后则是融合了之前的所有,学会对所有不同的谦卑、对所有未知的敬畏。

拉回现实。

现在的行业用几个词形容:功利、浮躁、自大、虚荣、缺乏底线。太多事实和趋势可以证明这几个关键词了,田源被开除这件事只是其中一件证据。而更严重的是,行业里很多人并不这么觉得。

最后想说:有同理心很难吗?

一点都不难。

无论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保持住你的好奇心,保持住你的谦逊,保持住你的善良,并一直坚持下去。哪怕刚开始会显得有些笨拙和尴尬,甚至大概率会吃亏。

但坚持下去,受益的就不只是产品经理职业生涯这一件事。

  • END -

文/莔莔有神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