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书说起,职场高效沟通的“第三种选择”

01 我看到自己

Q:作为人,我们真的能看清自己吗?

做出选择的是我还是我的情绪?

不知道大家在工作中有没有发飙的时候,我相信无论是老产品还是产品新人都有过因为工作产生矛盾而大发雷霆的时候,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当时的场景,「他的言语激怒了你,你向他投以语言的反击或是转身离去」这一切看起来都是合情合理,是人就有情绪,有情绪就需要选宣泄,他伤害了我,我也要对他的伤害作出回应;但最后工作是否要继续?我们是否还要和同事一起完成产品的落地?如果从结果上来看我们选择发飙让我们与同事之间产生了更大的隔阂,对于眼下或是未来的工作都是不利的影响,虽然我们“争了一口气”,但我们失去了和他一起协同创造的双赢机会。

在上面的场景中,选择发飙的是你本人还是你的情绪呢?如果我们以项目最终落地为结果目的的话,我们就不会做出对此目的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为我们做出选择的是我们的情绪,而大多数人们往往都是被情绪所控,情绪为我们做出了很多错误的选择。

Q:我们为什么会被情绪所控制?

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被情绪所掌控,轻度到情绪失控,严重到冲动伤人,而到底是什么控制着人们的情绪呢,而我们又怎么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举个栗子:在东北,你看了别人一眼,人家问你:“你瞅啥?”应该怎么回应。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瞅你咋地啊!”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不过我们从这个笑话里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个人被人看了一眼就会发脾气,他的情绪到底从何而来呢?因为他感觉你看我就已经冒犯我了。这样的人我们给一个不规范的定义“缺乏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的人,这种人格的特点是:在意他人看法,被人伤害的阈值特别低,喜欢通过互相伤害的方式隐藏自己的脆弱;产品的工作会议中可能大家只是在就事论事,但是因为缺乏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很可能感觉到同事在针对他,从而产生负面情绪,最后导致做出了非本我的选择。

Q:摆脱情绪,遵从自己的选择(看到自我)

降低“我值”,提升被伤害的阈值。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没这种情况,评估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个拥有独立完整自尊体系的人。我们现在知道了是什么导致了我们收到情绪的控制,那我们应该怎么学着解决这件事呢?

我们受到伤害,受到委屈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一个原因:“他凭什么这么对我?”,当你脑海里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证明着你的“我值”提升了,说白一点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我们都感觉自己是与他人与众不同的存在,因为我们更关注自己,降低“我值”是很好缓解情绪的方法,大家都是芸芸众生,我们不在意你对我的看法,我也不会因为你没有关注我而难受。

在我们工作中,每次做出选择或者回应之前,潜心问一问自己,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吗?这件事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很难。起码你开始思考这件事后会发现自己以前的工作中掺杂了多少自己没有发现的情绪。慢慢训练自己抛开情绪找到自己。

02 我看到你

我们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你能描述一下你身边的同事吗?我们可能会说:“A同事 特别好说话,性格好,但做事效率有点低。”、“B同事不好沟通,我不想和他共事” 、“C同事干活比较细致,和他共事轻松愉快”等等,那我们每天看到的同事是真的人(他自己),还是我们脑海中为他们贴好的这些标签呢?

“我看到你”的重点就是把你的同事当成一个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一个标签,我们设想下,如果我们按照上面所描述的工作形式工作,当我要与B同事共事时,因为在共事之前我的潜意识已经告知我他很难相处,我会刻意的规避与他沟通,大大降低了沟通效率和最终产品落地的质量,而且很可能我们给他人贴的标签有时是不准确的。

拿我自己来说,很久之前我认识一个美术同学,刚开始接触沟通时他总是说自己没时间处理,活比较多,比较敷衍,一两次下来我便形成了一个标签“他对工作态度不积极”,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有机会又要一起共事,但随着更多次的接触,我发现他很愿意主动去思考美术效果对于产品最后上线的影响,甚至还会帮忙我们查缺补漏,而且美术技术水平也是棒棒哒,我很庆幸我没有用标签去判断一个人,不然我可能会错过一个很好的同事,也错过了和他协同沟通的创造更好产品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开心与失落的情绪波动,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刻都可能因为工作环境,家庭等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心境,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在工作中拿出100%的优秀状态,但是我们可以多给一些机会来认识我们的伙伴。

03 我找到你

我们把他人当“人”,他不把我们当人怎么办?有时会出现我们苦口婆心的和同事讲解,但是反而他以消极或者强硬的态度情绪化的工作,这时即便我们看清了自己、看清了他,也没有办法和他建立更好的沟通环境。这时就要用到第三步:我找到你。

「我找到你」的核心是用三言两语就让可以降低他人的情绪,让他恢复到本我理智的状态,我们才能创造出可以沟通的环境。基础的做法就是我们要面对冲突,没错就是“面对疾风吧!”,不要刻意回避,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同理心倾听,你可以和他说:“哎,这么说你不同意我的想法,那你说说你的想法,我们一起聊聊”,同理心的倾听会有效的降低他人的情绪水平,给我们创造协同的环境。

04 我和你协同

排除了前面的种种困难,我们终于可以邀请对方和自己共同创造第三选择了(双赢),那我们如何与他人进行协同,协同可以简单的分为四个步骤:

  1. 询问:愿意去找一个更好的方案吗
  2. 界定:什么叫更好,双方的底线
  3. 创造:共同努力达成界定条件的选择
  4. 达成:达成协同

我们下面带入场景详细描述下协同的方法:

假如我们项技术提出了一个需求,因为需求的部分与当前的技术框架相违背,如果改动技术框架,不仅人力资源和工时消耗过长,而且改动较大,可能还会出现很多隐性问题。这时我们就要面临抉择,我们想要的功能技术表示按照工作经验来看这样做不合适,矛盾产生。

  • 第一步:我们现和技术沟通,表达希望能找到一个满足双方合适的解决办法的意图。
  • 第二步:我们和技术界定好,产品层面我必须要满足ABC三条、技术说我技术层面要满足DEF,这是我们双方的底线。
  • 第三步:我们要在界定好的底线上去发散思维,创造出一个同时满足ABCDEF的解决方案。
  • 第四步:双方确定了方案,并且相互认同,达成协同。

完成以上四步,我们做出了第三选择,完成了最终的协同。

结语

讲了这么多,我们总结下,想要高效且愉快的沟通,需要我们控制自己情绪、相信他人并愿意与他沟通、通过用同理心倾听的方式创造两人的沟通环境、最终在满足双方要求的情况下创造出双赢选择并完成最终协同。

掌握这套沟通方式不仅仅对于我们产品经理的工作有较大帮助,这套方法论还可以用在生活甚至家庭,本人亲测,虽然不能马上领悟掌握全部所有步骤,但是仅仅认知到问题的存在我们也能明显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喜欢我的同学记得点下关注不迷路,评论区分享留下你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一起感受生活,领悟人生。

 

本文作者 @AdaWang 。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