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目的、场景与界面
用户、目的、与场景组成了一个简单的产品核心模型,无论其中那个元素改变,都会影响产品最终表达——界面的改变。
用户:一个人
目的:这个人的目标和期望
场景:这个人所在的环境
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用户:一个普通司机
目的:从A点到B到去
场景:在马路上
界面:汽车
1、改变用户
用户:一个飞行员
目的:从A点到B到去
场景:在马路上
界面:飞机
2、改变目的
用户:一个普通司机
目的:从A点到C到去
场景:在马路上
界面:自行车
3、改变场景
用户:一个普通司机
目的:从A点到B到去
场景:在海里
界面:轮船
如何使用?
在你开始做线框图、原型之前先考虑一下这个模型,如果你的设计是来源于一个设想,则需要尽快进行一些研究来确认你的设想,然后界定这个模型中的三个元素。
在你向他人阐述你作品的设计来源时,可以在你介绍线框、原型、界面之前说明这个设计的用户、目的与场景,会更加容易让他人理解与接受。这也是一个诉说产品故事的框架。
为什么用这个模型?
保证产品关注最重要的点。
避免一些设想的条件导致产品的失败。
保证产品是为了80%以上的核心用户设计的。
让你自己更加关注产品的核心。
避免乱加功能。
让你能够更加自信、有效地与同事讨论设计决定。
让设计与商业和技术需求得到同样的尊重。
避免产品在短周期的开发过程中陷入过于复杂的产品模型。
什么时候用这个模型?
当你想尝试一个新的产品时。
当你想向他人说一个故事来介绍你的设计概念时。
当你想阻止产品经理随意增加产品功能的时候。
当你在一个有固定方法和流程的团队工作时。
当大家在争论一些无关用户体验的设计细节时。
作者 Duxx
关键字:产品经理, 场景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