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人成长之路(二):独立工作

这是一个新的主题,其实也是自己一直想要去写的一个主题。

一方面是自己一路小跑的产品之路,好像没有系统化梳理清楚;另一方面是从 2021 年带领产品团队构建了车小蜂 V1.0 之后,也自信自己有能力来书写这个主题,那就开始写吧。

本系列文章:

  • 序、少年 P 的产品之旅
  • 一、新人摸索-新兵(2015 ~ 2018)
  • 二、独立工作-普通兵(2018 ~ 2019)(本篇内容)
  • 三、独当一面-特种兵(2019 ~ 2021)
  • 四、团队领航-百夫长(2021~)

以下是独立工作阶段的正文,enjoy:

一、在独立工作阶段做的产品

少年 P 的产品之路(二):独立工作

1. 2018 年 | 魅族 15 营销小程序

在 2017 年独立开发上线魅族第一款小程序之后,2018 年我又零预算策划一个营销小程序,再通过资源互换组建了一个开发团队。(就是给研发团队每人一个物资,来帮我开发小程序。)

这几个刚毕业工作的团队,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很高,现在也觉得很惊艳。最终这个小程序也在发布会期间引爆,除了新增关注量,还带动了病毒式的转发分享。

这是我第一次掌控了一个项目的能力:

  • 协调资源:组建团队,把自己大学工作室的研发拉进来,下班时间做这个项目
  • 向上管理:跟总监争取资源,甚至是总监也参与这个项目协助输出
  • 交付上线:公司也获得了一次超高性价比品牌营销

而这个项目,也是我从运营转为产品的转折点。

2. 2019 年 | 空格派 V1.1 上线

从产品功能设计、服务器开发部署、使用设计师 Given 的 UI、功能代码编写上线。自己参与了 80% 的工作,也勉勉强强算是自己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吧~

二、独立工作阶段

  1. 通过条件:自己有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
  2. 核心技能:独立思考、靠谱、功利
  3. 打造模型:定量定性
  4. 思考:如何成为靠谱的人?

1. 通过条件

「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一言蔽之就是能让上级放心把这件事交给你去做。当你意识到你知道的细节点比你领导还详细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有这个能力了。

独立完成项目是需要用到新人阶段那篇文章的模型:「输入输出」。需要对上级/现实社会给你的开放式命题中,自己去拆解和解决。

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你自己交付出来的作业,能完成就是答案,不能完成就说明还没办法「独立完成项目」,还要继续专研。

那怎么做到这些内容,下面正式开始:

2. 核心技能

在这个阶段,有 3 个我觉得核心的技能需要掌握:独立思考、功利、靠谱

2.1 独立思考
为什么在有产品第四年才把「独立思考」列为核心?难道「独立思考」在新人阶段不是核心?

新人阶段恰恰不需要把核心技能点配在「独立思考」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学 1+1 的时候,要学习整数、有理数、非质数…再学整数 1+1 吗?

答案是不需要的,在作为一个新人刚入门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书读厚(全盘接受),而等到掌握了技能后,才需要独立思考、剥茧抽丝归纳总结把书给读薄。

如何独立思考?

推荐几个我比较常用的模型。

(1)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我从《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看到的概念。它的意思是要区分清楚每个角色的边界,要知道每个角色的课题是什么,不要做了其他角色的课题。

第一篇中讲到了,项目推进并不是你(产品经理)的课题,而是项目经理的课题。但一个团队中没有项目经理的角色,那你除了兼顾产品经理,还要兼顾项目经理的角色。

在工作中,也能用到课题分离来进行换位思考。举个例子,产品和开发之间的争执是最经常发生的事情,而争执的原因往往是产品和开发的边界没有理清楚。

  • 产品的课题:把这个需求的背景还有价值收益,期望上线时间阐述清楚
  • 开发的课题:根据需求来提供一个客观合理排期

而现实工作,可能你会存在变成了帮开发定排期:「这个需求下周四前搞定」;开发的课题变成了「这个时间不行,要不你自己来」

看到没有,其实「定排期」是技术组长的活,只有技术组长能评估一个让技术同事信服的排期,而推进是项目经理的活。

所以无论团队大小,都必须有这 4 个角色:

  • 产品:把这个需求的背景还有价值收益,期望上线时间阐述清楚
  • 技术组长:评估需求难度和时间点是否可行
  • 开发:根据需求和组长的排期进行落地
  • 项目经理:推动项目上线

你如果越位把「技术组长」、「项目经理」的角色充当了,开发不信服你的时间分配,冲突也随之产生。

当然,课题分离的价值不单单只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可以用起来。

比如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中龙凤。但要不要成为人中龙凤其实是孩子的课题,家长的课题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成为人中龙凤的环境。很多家长在家庭中基本都是慵懒的状态,没有成长和进步,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大概率也是更加慵懒。

所以家长的课题是为孩子创造一个成为人中龙凤的条件;而孩子的课题是考虑自己要不要成为龙凤。如果不的话,后果大概率就是未来的日子做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要努力蜕变,那就需要把一辈子的苦先浓缩成十几年来吃。

(2)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也是一个好的思维模型:Why -> How -> What

  • Why -> 为什么做
  • How -> 做成什么样子
  • What -> 怎么做的

还是以咱们产品的工作中举例。相信你会接触到不少二手需求,这些需求都是告诉你怎么去落地,但是没有告诉你为什么要去做。最终会产生的情况是:需求评审时开发问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就尴尬了。

所以为了避免自己尴尬,只能逼迫自己知道业务为什么要做。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可以问问业务,如果不做这个需求,有什么损失吗?

同时还要跟业务方明确一个点: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效果。如果前面 2 个问题解决了,再来考虑如何实现落地。

其实黄金思维圈也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因为你肯定会接触到业务方会在上线之前加需求,这时候就可以有理有据地沟通:「之前询问做成什么样子时没有考虑到,如今需求定版了,已经在开发中,没有开发资源,下个版本再做。」

其实业务方紧急新增的功能,往往都是拍脑袋,如果确实着急和有价值,业务会推动更多资源来加需求,那时候有资源再临时紧急处理吧~

2.2 功利

这里的功利是指目的性要强一点,没有贬义的意思,如果你觉得不合适可以用「结果导向」来代替。

因为我接触不少产品经理(包括独立工作阶段的自己)有一个不好的点:担心开发资源问题,导致砍需求甚至是不做需求。

在之前面试时,P 哥跟我说产品是效能部门,研发是消耗部门。要创造价值必须消耗,就跟你有一堆柴火,但是担心浪费所以不敢用来取火供暖。

所以我是希望这个阶段的你能更加功利,把你要千方百计争取资源来快速上线你的需求。要知道这些折腾会写到你的个人经历的。

(1) 作为下属的你,需要领导帮助

你的领导不会额外挤出来问你有没有问题,所以如果你有问题需要帮忙,要功利一点跟领导说,不要说看领导整天加班不敢打扰,最终等问题到了截止时间解决不了,那就更艰难了。

(2) 作为产品的你,需要开发解答

任何一个业务,最懂的还是开发,因为是由他们的代码来执行。所以你的开发也不会挤出时间来跟讲这个需求的来龙去脉,需要你主动一点花时间去让开发工作之余给你解答一些问题。切记不要因为怕打扰别人而自己坑次坑次地原地转圈。

还有很多场景都需要你更加功利一点。确实打扰别人正常工作确实不好,但可以尽量减少别人对你产生的厌恶感,有一些方式也可以分享给你:

  1. 先约定沟通时间
  2. 如果有好的小零食,可以分享给帮助你的人。(比如下午茶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工作社交货币)
  3. 一旦有结果了也要跟帮助你的人分享,让他们觉得帮助你是有价值。

所以,职场中的你,还是功利一点吧~

2.3 靠谱

之前看过一句话「凡事有交代,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我觉得用来阐释靠谱是最贴切的。

(1)凡事有交代:是指一件事说了之后,你能给一个交代

交代有很多,比如回复个收到,也是交代。但我个人对时间有一种强迫症,我希望自己的下属能给我反馈一个时间点,让我心里有个底。

(2) 事事有着落:交代的事情要记住去落地。

这里推荐我自己在用待办工具:

  • 滴答清单(苹果自带的提醒事项 也 ok,只不过我的 Mac 没有同步,所以放弃了)
  • 企业微信的待办和日历功能

千万不要以为你能记住这些事,而不去使用这些工具。这样其实是在浪费大脑,原因是大脑是用来计算,而不是用来记忆存储几时要交差。等你事情多了,需要记忆的事情多了,那就会占用大脑的运算带宽,导致大脑效率太低。

(3) 件件有回音:落地之后有结果

有玩游戏的朋友都会知道,在游戏中要去做任务,任务就是让你去完成什么东西,然后获得奖励,而这个奖励就是结果。

对应到工作中,落地后的结果是需要跟领导同步,让他们知道你的付出,在心目中开始给你准备「奖励」。

三、打造模型:定量定性

定量定性是这个阶段中我最常用的技能。以下内容选自之前写过的这篇文章:No.16 | 写给毕业 0-2 年的自己

举几个例子:想赚钱(定性)和赚多少钱(定量);想看书(定性)和看到什么程度,比如多少本(定量)?

新人产品会产生过度关注「定性」的问题,而完全没有「量化」。我之前接到一个二手需求:由于某类文章产生负面影响,急需下线。做法是做一个按钮,把这类文章筛选出来,交由运营处理。

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产品,你会怎么做?

我那时候的做法是乖乖按这个逻辑设计,因为确实很清晰。

后面我自己想知道这些文章有多少呢?拿数据一看,就不到 10 篇,最终我的做法就是跟业务方对齐要怎么处理,直接让开发从数据库层处理,明确方案后不到 30 分钟搞定。

后续你面临的「优先级」评估,也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处理。

有问题的功能,就马上要迭代吗?

答案如果是。那如果同时出现了 2 个问题,20 个问题,能并行 20 个同时马上开工吗?

这时候,答案只能是无法马上迭代。

那这时候 20 个问题已经定性为有问题了,接下来就是「定量」分析,哪些影响面比较广,要排优先级来处理。比如很少人使用的(影响面比较小)——后置;比如高频使用的、涉及到金钱问题——前置。

定性和定量生活中也有不少体现:经济学的宏观(定性)和微观(定量);熵的宏观态和微观态;生态环境中的整体和个体…

四、思考:如何成为靠谱的人?

靠谱就是上面说的,这里就不赘述。

但是如何让自己变成靠谱,其实是自己主动去扛事,而不是被动去接受。等到领导分配的话,大概是因为没有人了才会给你。

当然,也要独立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要一昧地去主动扛事……

五、保持辩证看待

我的内容全部都可以被你认为是「错误」的。

并不是因为我现在对经济学的了解还是初出茅庐,而是在我的认知里面,属于「正确」的真理基本不存在。

因此我也完全不介意你对我输出内容的否定,甚至评论留言指出。

作者:Panplus 5;公众号:PanplusX

本文作者 @Panplus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