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努力占据彼此的心里认知
图.jpg
苹果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百度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科比是一名什么样的球员?勒布朗詹姆斯是一名什么样的球员?
再比如你如何看待 papi 酱?你如何看待咪蒙?
只要你的答案里有一个比较鲜明的观点,那么你就对这个人、物、事儿有了一个心理认知。
心理认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对于某一个人、物、事儿的看法、观点,甚至最极端程度就是对于这个事物的标签。
我们常常看到某种说法,请不要给别人贴标签,但是说实话,贴标签这种事儿就是人类大脑的思维习惯,因为一个人的大脑实在没有能力去跟进每一个人的发展变化,所以当你小时候觉得某个同班同学很调皮后,那么在很多年里你都会这么觉得。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倡导“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尤其是男孩子第一次去见女孩子,要是给女孩子留下一些不太好的印象,那么第二次想约会就不太那么容易。
对任何陌生的事物和人产生心理认知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而产生心理认知也是人类的天性。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改变别人对自己的心理认知,以及如何改变自己对于别人的心理认知。
想要改变别人对自己的心理认知,有两个关键点。一告诉对方自己是怎么想的,二则是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话不假。
比如当你第一次给人们留下了是一个爱迟到的人,那么以后每一次对待这个人的时候都要早到,并且尽量让对方行成一种类似于“怎么我比他还晚”的心理错觉。
这种方法也适用在工作的细节中,用一种通俗的说法就叫做“超预期”。当上级领导给你布置任务的时候,你只需要完成得稍微超出对方的一点预期,那么你就会给同事和领导留下不一样的心理认知。
改变心理认知是一件需要努力并且长期坚持的事情,而且这确确实实是在改变自己的生活所致。而且如果你是一个认为自己是言出必行的人的话,适当地夸大自己的技能会让自己处于长期自虐的状态。
你懂吗?在行动和学习上的自虐才能真正地成长。
或许你也听过一句话:大部分道理在所有领域都是通用的。而占据心理认知这个道理也是如此。
除了上面我提到的在个人层面的发挥和使用以外,你会发现每个明星、每家公司都在努力打造社会公众层面的心理认知。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科比、詹姆斯,世界上能够真正和这些球星生活在一起的球迷其实特别少,所以我们对于它们的心理认知的根据就只有媒体报道和他身边朋友的发挥。
而这些明星的实际行动又会让你重新审视你对他的心理认知。比如科比凌晨四点的故事,比如詹姆斯私底下给队友买礼物的故事。
又比如公司级别的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的处理,所以在某些营销课程上,会有一些行业的人说,我们做市场营销究竟是在贩卖什么?
贩卖用户需要这个产品的想法。
而人类的另一个天性也让人们乐意去接受这样的信息:信息焦虑。
所以啊,我们的每一个举动,包括你发的朋友圈,包括你对待每一件事儿的态度,你都在塑造你给你朋友留下的心理认知。
这一切才导致心灵毒鸡汤的深度总结: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儿。
心灵鸡汤错了吗?心灵鸡汤才是最会营销用户需要这个“产品”的想法的市场行为。
昨天我看见了一句话:所有的偏见都来源于不够了解。
我觉得写得特别好,但是在仔细思索以后,想着改了改。
所有的偏见都来源于不够了解和过于了解。
或许我们永远都无法看清一个人的真正面目。
作者 生椒牛肉
关键字:产品经理, 创业, 认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