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模式介绍(一)—水滴互助
为什么要在这个商业模式上加一个“新”字呢,因为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不一样的商业模式诞生了,这些商业模式在我们理解的时候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和直接,作为一个新的模式,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
水滴互助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公益社群。一人患病,众人均摊,生病可申请高额健康互助金。它是由美团网第10号员工沈鹏在2016年5月9日创办,刚上线便获得 5000 万元天使投资,投资方包括腾讯、新美大、IDG、高榕资本、点亮基金、真格基金和 30 多位知名互联网公司创始人。
其产品模式是:
用户花 9 元成为会员,180 天观察期之后,能够享受相应的赔付权利。当加入平台的用户患上癌症时,最高能获得水滴互助的 30 万元赔付,范围涵盖了 50 种。而赔付的资金由平台的用户平摊,单人单次分摊不超过 3 元。
互助保险在政策层面也有“相互保险”的叫法,在全球范围来讲:
互助保险是当今世界保险市场上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总共承保了世界头五大保险市场42%的份额,拥有约2/5的全球市场份额。在美、日、英、德、 法这五个最重要的保险市场上,相互保险公司占了日本保险市场份额的近3/4、美国的1/3、法国的1/6、英国的1/4。
可见,互助保险在全球都有一个较大的规模。只不过在中国情况不一样,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比其他国家发展的都更成熟。特别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有一个最强大的生态——微信。
不论是水滴互助,还是众托帮等互助保险,由于其保险起点都是以9元,30元等小额作为入门费用,所以借助微信非常合适。
在以前,我仅仅以为互助保险是通过把大家的钱都圈起来,为生病的那部分人提供保障。而且,在跟一些做保险的人聊的时候,别人都认为互助保险就和当下的互联网金融(P2P)一样并没有改变保险的本质,保险都需要经过大量精算师的计算,而且还有大量的运营成本,互助保险这种模式根本不能成立。
但是,先不说赢利模式,作为一个用户,我觉得它是有价值的,因为我可以低价购买一个可能潜在有30万保额的保险,为何不购买一份呢?对于我妈这种年龄大,生活在农村,没有社保的人,有这种保险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们也知道,如果公司不能盈利,模式不能持续,这个保险不能持久,自然成为一种旁氏骗局。
实际上,它的模式并非我之前想象的这么简单:
其一,门槛虽为9元,但是后期随着池子金额的不断使用,当达到一定警戒线后,平台会不断提示追加金额,保证享有稳定的保险权益。看如下图:
余额不足提醒
由此可见,并不存在池子资金不够用导致互助模式破裂的问题,因为投保人为了继续享受“30万保额”权益,还会根据提示继续补充资金。只不过传统的保险由于一次缴纳资金较多,而互助保险却是这种动态调度的方式,使得普通人进入的门槛几乎为零。
其二,通过几乎为零的加入门槛以及对所谓“30万保额权益”的追求,一般人都有损失厌恶和沉没成本在里面,所以互助保险借助微信平台逐步打造成了一个超大的流量入口,而此入口可能成为其盈利的主要来源。
这个角度是我之前不曾考虑到的,今天端午节的一次聚会上别人提醒了我。本来,从移动互联网的常规发展角度,吸引一个用户的成本非常高,几十甚至上百元,而互助保险通过低成本保险的方式让很多人加入。与此同时,这类加入的用户由于在上面进行了“投资”且有“30万”预期收益,所以根本不可能取消对其公众号的关注,并且会持续关注公众号里面的消息。
由此,通过借助这个公众号平台,互助公司可以对接各种各样与保险有关的服务,从而建立自己的赢利模式,岂不是太赞!!!看下图就可一窥一二:
互助保险作为流量入口
所以,实际上,很多产品的赢利模式或者说商业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并非我们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了。我们只有深入理解和分析了里面的商业逻辑,才能不会以传统的眼光去评判它的价值和成功。
至少目前来看,互助保险使用创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一个双赢的产品,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 higer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互助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