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高阶竞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争已经结束了?

说到中国互联网的竞争就不得不提“两马战”;说到两马战,就不得不提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争,两者掀起的红包大战、补贴大战、场景之争,在中国商业竞争中留下重要一笔。2017年,两者之间的竞争甚至蔓延到了海外。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之争,几年来都是热门话题;究竟谁是赢家?大家莫衷一是。

参加完云栖大会后,我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今天再讨论支付宝和微信之争没意义了。

蚂蚁金服讲了一个“开放”的故事

云栖大会最初只是阿里云的技术开发者大会,今天已演变成互联网行业的技术盛会,阿里云不再是唯一主角,越来越多阿里生态的企业出现在云栖大会上。今年大会的主办方,就多了一个新面孔:蚂蚁金服。在这个大会上,蚂蚁金服ATEC(蚂蚁金服技术探索峰会)首次亮相,主题是“技术开放”。

蚂蚁金服先是宣布了技术BASIC战略,显示出其未来将聚焦五大基础技术领域: Blockchain (区块链)、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 IoT(物联网)和 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五大领域,同时还将延伸出风控、信用和连接三大能力。蚂蚁金服CTO程立表示,所有这些技术和能力都将开放出来。具体动作上,本次蚂蚁金服的技术开放矩阵增加了4个主要内容:

1、蚂蚁金服在ATEC前就高调宣布上线全球可信身份平台ZOLOZ(蚂蚁佐罗),开放生物识别技术,让各行业可以便捷地对用户进行识别鉴权;

2、蚂蚁金服公布金融云计划2.0,发布企业级金融级云计算平台SOFA,目标是未来五年与1000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帮助金融机构应用金融云计算服务,实现去IOE;

3、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开放区块链技术,支持进口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正品溯源;

4、蚂蚁金服风控团队宣布开放风控云服务,帮助解决各行业面临的业务安全风险问题,比如羊毛党,信贷欺诈,黄牛党,刷单等等风控问题。

蚂蚁金服的技术开放战略不是从本次大会开始,开放早已是战略方向。此前,蚂蚁金服已在技术开放上行动起来,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开放了智能理财、图像定损、智能客服等数个技术能力。今年初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就向外界承诺蚂蚁金服的技术能力,成熟一个开放一个,蚂蚁金服CTO程立则表示要通过开放,与合作伙伴一起挑战“不能”,创造未来。

在互联网巨头都在谈“开放”、“生态”的今天,蚂蚁金服的ATEC,看上去讲了一个普通寻常的故事,那就是开放,这没什么新鲜的,这是顺应行业趋势的常规动作而已。

顺应还是引领金融科技开放趋势?

放眼整个金融科技行业看,开放都是大势所趋,不只是蚂蚁金服在这么做,一直强调技术开放的百度旗下的金融业务,先后上线了金融云、金融大脑等服务,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则将去IOE的技术架构开放给传统金融机构……看上去,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

为什么金融科技公司一定会走向开放?

一方面,各行各业对金融科技开放都有强烈诉求。

金融科技正在改变人们的支付、理财、借贷、保险等等金融生活,传统金融机构必须要拥抱金融科技趋势,才能迎合用户需求,它们欠缺互联网技术、数据和能力,尤其是云计算、AI等互联网技术;同时,金融是消费和生产的杠杆,比如购物、出行甚至买房买车,都因为金融而变得更加便捷,各行各业都在应用金融科技,来降低风险、提升效率或者创新业务,比如教育行业需要贷款,共享单车租房租车免押金……各行各业都需要金融科技公司的能力。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对于开放有强烈动机。

与传统企业如可口可乐将自己的配方视作商业机密不同,互联网公司更愿意让自己透明化,比如谷歌就将其AI领域具有领先性的TensorFlow机器学习框架开源,核心目的是要让更多聪明人一起来改进这个框架,加速其发展进程。更进一步,技术开放可让更多合作伙伴进入自己的生态,即有利于业务推广,还有望形成类似于云计算这样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合作伙伴多了路越走越宽,一个人吃独食路只会越来越窄。

蚂蚁金服CTO程立在ATEC上也点名了这个动机:

金融科技在IoT的海量数据之上实时安全计算,让机器智能具备金融级能力、给全世界每一个人可信数字身份、让整个数字世界变得安全可信。“‘不能’是技术的边界,也是技术探索的方向,让我们因此有动力去推动开放。”程立说,“而开放不是单向的,也不是简单帮助,而是需要和大家一起去挑战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同创造未来”。

看上去蚂蚁只是顺应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开放趋势”,不过,在逛完ATEC展厅后,我有了一个不同的看法,那就是蚂蚁金服的开放故事与友商们并不相同。金融科技公司的开放最常见的是技术开放,比如ZOLOZ、金融云这样的技术平台,本质是计算能力和成熟算法的开放,但蚂蚁金服的开放更加立体——技术只是一个子集。

当然,就技术而言,蚂蚁金服也具有领先性。它在金融科技领域深耕多年,有诸多经典的金融科技技术创新,比如担保交易、声纹支付、离线支付、快捷支付、反向扫码、刷脸支付等等。同时其业务覆盖面广,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花呗、借呗、芝麻信用等业务或应用,用户规模大,经历了双11这样的超级场景的考验,12万笔交易/秒的大规模交易全世界独一无二。不论是从金融技术的领先性、成熟度、健壮性还是安全性来看,蚂蚁金服都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再结合阿里云底层计算技术的开放能力和经验,以及达摩学院构建的基础科技能力,蚂蚁金服技术开放优势明显。

不过,蚂蚁金服金融开放的独特性在于更加立体——比技术做得更多。

第一,它不只是开放技术,还强调能力开放,比如信用体系、个人征信、用户认证、风控能力等等,这背后不只是算法,还有蚂蚁和阿里独一无二的交易和信用大数据;

第二,不只是简单地开放金融科技能力,而是通过开放来撬动行业。不只是通过技术或者能力去让金融行业拥抱金融科技,而是帮助各行各业用金融科技撬动业务、智慧行业。ATEC展厅出现的智慧办公、智慧餐厅、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智慧政务等等黑科技展示,都表明金融,可以成为行业升级的杠杆——看上去金融只是改变了这些行业的某一个环节,但实际上是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玩法,比如生物识别技术和物联网支付技术,就是无人零售的基础,我想,撬动更多行业也就是程立所说的探索“不能”。

可见,蚂蚁金服的开放,技术只是子集,它讲了一个开放的故事,却有一个“立体”的注角。蚂蚁金服乃至阿里的数据、能力和生态都在开放出来,且许多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各行各业都有“杠杆”或者说“赋能”价值,长期来看,对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生活便捷性、生产效率都有积极意义。因此,蚂蚁金服不是顺应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开放趋势,而是给了开放一个新的诠释。

为什么说支付宝和微信之争结束了?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曾激烈交火,双方争夺用户、商家和场景,具有先发优势的支付宝由于担忧失去领先地位,一直在不断尝试寻找新方向,比如做社交、做社区、做小程序,等等。不过,ATEC大会让我看到的是,支付宝与微信之争已经结束了。

1、在支付上,两者在国内市场共同存在成为终局。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二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合计市场份额从一季度的94%升至94.3%,成为名符其实的“双寡头”,支付宝市场份额占比从一季度的54%扩大到二季度的54.5%;微信支付背后的财付通则从上季度的40%变为39.8%,两者共同存在、差距不大,与大多数人主观印象吻合。支付宝还在谋求差异化发展,比如微信支付还在亚洲谋划时,支付宝触角早已衍伸到全世界;再比如支付宝积极推进刷脸支付这样的新技术。

2、在定位上,蚂蚁金服早已不局限于支付本身。

支付宝是蚂蚁金服发家业务,也是根基业务,但蚂蚁金服的业务早已不仅限于支付或者与之密切相关的理财,它是一家全覆盖的金融科技公司。支付之外的能力,如花呗、芝麻信用、借呗等业务发展较好,成为行业事实上的领先者。相对而言,微信支付或者说财付通,业务范围更小。可以说,蚂蚁金服是一个“水桶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各个业务齐头并进;微信支付以及财付通还是一个支付等少数业务具有优势的“帐篷型”公司。

3、在生态上,蚂蚁金服的开放之路走得更远。

理财通与腾讯云合作了金融云业务,但在开放这条路上,蚂蚁金服走得更远,不只是技术开放更多、与阿里云协同作战,还形成了立体式开放架构,金融科技能力开放给各行各业。与蚂蚁金服高度整合不同,微信支付、财付通、QQ钱包以及微众银行眼下还没有统一到一个主体,在开放这样的战略上步调尚未一致,底层数据、算法、平台还急需被整合。

所以我认为,今天再讨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之争已经没有意义,双方不是一类公司——蚂蚁金服是以开放为战略、追求全覆盖、业务高度整合的金融科技公司,微信支付却还只是以支付为核心的工具平台,双方本质完全不一样,战略方向不同,竞争维度也已不同。

蚂蚁金服如何从支付大战中走了出来?

在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猛烈交火时,很多人是不看好或者说唱衰支付宝的,笔者也一度认为,移动支付大战,微信支付在线下因为微信的便捷性将占据上风。不过,现在看来,蚂蚁金服已经从微信支付与支付宝大战中走了出来,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开放让其前景变得更加光明,我认为做到这一点,蚂蚁金服关键是做到了“高阶竞争”。

第一,蚂蚁金服不再继续在对方擅长的赛道被纠缠。

曾经支付宝对微信支付可以说是亦步亦趋,做通讯录、做社交、做生活圈、做公众号,等等。然而今天我们看到支付宝以及蚂蚁金服更多是在开放这个阿里擅长的事情上下功夫——构建商业生态是阿里巴巴擅长的事情,不论是阿里云、天猫、淘宝还是菜鸟,其本质都是一个个开放的商业生态。与进入对方擅长的赛道处于被动,还不如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赛道,采取自己擅长的打法,重新掌握主动权。

第二,表面上做什么和实质上做什么其实是两回事。

曾经马云动员阿里巴巴上下做来往“火烧南极”,看上去是要做社交,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最后证明这是徒劳,来往没有成功,但阿里的天猫、淘宝移动化却很成功,阿里云、蚂蚁、菜鸟也悄然成长为庞然大物。有人说马云当初高调做来往,不过是“声东击西”的策略罢了,隐藏水面下的Plan B才是重点。同样,蚂蚁金服看上去“肆无忌惮”地学习微信,会不会也是这样的一个策略?至少从结果来看,我认为是的。看上去支付宝想要学习微信,实际上蚂蚁金服却在布局国际化的同时,在支付之外开拓新业务、走开放路线。

互联网曾经流行“降维打击”,我认为支付宝的策略则是 “高阶竞争”,不与对手处于同一个维度尤其是其擅长的维度竞争,同时在暗地里创造更多维度的竞争,将自己所擅长的市场和能调动的独家资源用到极致,一段时间下来后会发现,走上一个新台阶,昔日对手不再是对手,自己也柳暗花明、海阔天空了,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之争堪称经典商战案例。

/罗超
微博:@互联网阿超 微信公众账号:SuperSofter(每天整理业界资讯,结合自己点评,十分钟热度深度兼顾) 博客:www.ikeji123.com

关键字:产品经理, 金服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