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炒作周期”?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我们不要相信炒作,但我们可以利用“炒作周期”来为我们的决策做出更好的判断。
如果经常关注科技新闻的同学,经常会听到什么AI、共享、VR、AR等概念。或许会发现一个现象:某一个科技概念特别火,然后过了一段新的概念冒出来了,热点又转移了。如果我们盲目的跟风追热点,会觉得非常混乱。这背后有什么规律呢?
咨询机构Gartner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提出了Hype Cycle (直接翻译成中文是“炒作周期”,文雅一点是“技术成熟度曲线”)的理论:任何新的技术在出现后会迅速炒作并达到一个峰值,而在过高的期望达到时,一切会重归幻灭,回到低谷期;但是市场最终是可以明辨哪些技术是好的,哪些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因此会经历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最终使得该产品市场成熟。如下图:
Gartner总结了5个周期,定义如下:
- 技术萌芽触发期 (Technology Trigger): 在此阶段,随着媒体大肆的报道过度,非理性的渲染,产品的知名度无所不在,然而随着这个科技的缺点、问题、限制出现,失败的案例大于成功的案例,例如:.com公司 1998~2000年之间的非理性疯狂飙升期。
- 期望膨胀顶峰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 早期公众的过分关注演绎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故事——当然同时也有众多失败的例子。对于失败,有些公司采取了补救措施,而大部分却无动于衷。
- 泡沫破裂期 (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在历经前面阶段所存活的科技经过多方扎实有重点的试验,而对此科技的适用范围及限制是以客观的并实际的了解,成功并能存活的经营模式逐渐成长。
- 稳步爬升的复苏期 (Slope of Enlightenment): 在此阶段,有一新科技的诞生,在市面上受到主要媒体与业界高度的注意,例如:1996年的Internet ,Web。
- 稳定生产的成熟期 (Plateau of Productivity): 在此阶段,新科技产生的利益与潜力被市场实际接受,实质支援此经营模式的工具、方法论经过数代的演进,进入了非常成熟的阶段。
例如,比特币价格变化情况,看上去就挺符合这个变化曲线的:
从1995年开始,Gartner每年都会对技术趋势做出预测并发布新的Hype Cycle。 下图是2017年的预测图:
在图中,Gartner 标出了一些技术在所处的位置,并且标识了每个技术在多少年后来才开始流行。比如,前两年热点的增强现实技术目前处于泡沫幻灭期,而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处于已经处于膨胀期的顶点。
说了那么那么多,那该怎么用?
如果你是投融资人,我们可以使用其中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决策。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绿色曲线,第一个投资机会是在“技术触发期”至“期望膨胀期”之间,该科技概念处于不断升温的过程中,可以投资一些新兴的小型企业。这也就是说,风险越高,回报越高,这适合做短线投资。第二次投资机会在“爬升复苏期”。在这一领域的公司往往是规模较小的中型企业,它们的销售已经确立。因此,随着技术被广泛的接受,他能够保持更长远的稳定增长趋势,这适合做长线投资。在投资的过程中应当努力的避开红色的“危险区域”,因为大规模的炒作无疑预示着一个糟糕的下跌。Facebook的早期股东就遇到了如此糟糕的问题。下图这是2012年8月的新闻:
2012年,Facebook的炒作在公司上市时达到了高潮。在所有的炒作消散之前,股票已经下跌了61%,因为,投资者最终开始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真实的盈利潜力。或者,你也可以将红色的危险地带视为一个积极的机会,通过卖空的方式,在生命周期内将利润翻一番。
总之,技术接受程度与市场紧密关联,这是可预测的。我们不要相信炒作,但我们可以利用“炒作周期”来为我们的决策做出更好的判断。这才是Hype Cycle模型的价值所在。
文/Gold3bear熊泳心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运营, 炒作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