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有何不同?
高德地图是一个还蛮奇葩的产品,窃以为是阿里体系里反主流的,因为它很用户主义。今天这篇文章,Super会从三个角度来和大家唠唠它:
- 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的差异
- 高德地图的独有产品亮点
- 为什么高德地图会演变成这样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比如高德和百度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差异背后有没有一根清晰的主线?其实还真有~
01 高德地图向左,百度地图向右
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类似的困惑: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这个问题蛮有意思的,即使是我问了很多产品经理,问了很多的用户,大多能说出一些小点,但基本没人能够比较全面的讲出差异。想想也能明白,都是做地图导航的,都是工具型产品,还能做出什么特别大的差异?
这句话对也不对。对的是,在地图基础功能上,确实不会有太多差异。不对的是,多年侧重的不同也会积累成巨大的分野。差异体现在两块:
第一、百度更适合步行导航,高德更适合开车导航
百度很早就启动了O2O战略,试图把手机搜索、地图、糯米等合并构建出新的生态,因此整个百度地图的商业气息会更加浓厚,在百度地图上,商户类POI是非常全面的。
这样用户在步行导航时,因为目的地位置更加全面和精准,在步行导航上会更加准确。高德地图的优势是,路线规划和违章抓拍上面,这两点开车就很适合了。电子探头是很多车主的刚需,毕竟谁都不想被抓到罚款罚分,前几年用高德的时候,还会有违章赔付的机制,就是如果你用高德导航,在高德没有提示探头的地点被罚款了,可以申请高德赔偿。
类似这样的机制,帮助高德构建了很全的探头数据,也就有更多的车主喜欢了。特别是大车司机,最怕这种了,以及,高德会针对货车推出货车导航,限高、限行信息一览无遗。
高德适合开车导航还有更多重要的因素,请接着往下看:
第二、百度地图哪里堵往哪里导,高德地图哪里小路往哪里导
这点很有意思,为何百度地图会给大家这样的印象呢?背后是原理很简单:大数据!
如果大家用过离线地图,再对比在线地图,就会发现差异非常大,
原理就是需要考虑拥堵路况,有些路线可能很近,但也有可能很堵,实时导航就需要绕开拥堵路段是吧,不然本来19分钟的路段,有可能需要开50分钟。
所以对于路上的拥堵情况,实时和预测能力就很重要了,拥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预测得更准呢?主要就是大数据了!啥意思呢?你想啊,路上的车越多,是不是能够检测到拥堵的路段就越多、拥堵的状况也就能预测的更准确?
因为拥堵路况的显示是依赖低速甚至停止前进的车上的导航地图信息汇总后计算的。
根据QuestMobile,春节期间,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峰值DAU:1.43亿 VS 0.87亿
这大约是10:6的比例,也因此很自然的高德地图的拥堵路况数据要比百度地图更加全面。
另外,高德地图对于市郊地区的路段搜集的要比百度的更全,所以在规划路线的时候容易推荐节省时间的近路,但这个对于新手司机来说会不友好,容易引起吐槽。目前优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熟路推荐、大路推荐来规避,比如上面的图第一个路线推荐就显示的是夜间宽敞大路。
以上两点,也在间接表达高德地图更加适合开车导航。Super的预测是,高德地图在用户活跃数上,会进一步拉大和百度地图的差距,为啥呢:
当前躲避拥堵效果更好、时长预测更加精准,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而更多的用户使用,又会带来更多大数据,进而又帮助更好的路线规划效果。
这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这种优势也会进一步体现在需要大数据的功能上,比如,两者都有的红绿灯倒计时!不管是能开通的红绿灯预测点、预测的精准性,数据量更大的平台都更容易做出优势。
02 高德地图的产品亮点
两者都有的功能咱们就不说了,说几个高德地图独有的,从这些功能里,相信大家会看出一些思考来:
第一、轮椅导航
这个是阿里公益项目打造的,啥意思呢?
在高德地图,【我的】–>>【设置】里打开无障碍开关后,导航路线就会避开地下通道、人行天桥这些轮椅无法通行的路段。乘坐地铁也会引导走地铁站的无障碍电梯、升降机这些无障碍设施。
第二、骑、步行夜间路灯导航
夜晚骑行步行,黑暗是最大的对手,所以在路线规划上,尽量走更多的有路灯覆盖的线路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从这些用户实际需求角度考虑,高德开发了这一功能,是不是非常细心?
第三、防晒导航功能
这个黑科技夏天非常有用,想想吧~不管是骑车还是步行,都灰常有用!最近北京也开始热了,哎,又要派上用场了!
第四、沉浸导航
沉浸导航是一个蛮让我吃惊的功能,因为导航软件发展了这么多年,仍然能在非常成熟的功能上看到迭代,你能想象我的吃惊么?
这个功能让驾驶员更加有沉浸感,主要的体现就是:
- 周围地图不再是平面的,而是3D的;
- 加上车道级导航,整体导航会更加立体。
然后,就有用户在微博吐槽了:“多次尝试用百度,实在受不了车道导航那个丐版动画……高德是真的用心做导航”
03 战略演变
从高德地图的独有亮点功能,可以看出它家还是蛮针对用户场景去做优化的。
根据这个爆料,合理推测:百度地图有人推动过,没推成,但高德一个实习生推成了,这个背后细思极恐~顺着这根线往前翻:
在O2O热潮开始的2014年,百度地图切入,这个时候接管了高德的俞永福,发表了这么两段话,非常发人深省,也带来了后面两个地图的差异:
我在这儿一并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当时削减O2O的一个考虑。因为O2O并不是不好,在于今天很多人去做这个业务,特别在LBS业务上去做的时候,我觉得出发点有点偏了,是把它当作一个商业产品在考虑,考虑的就是商家想通过地图卖给用户什么样的服务等一系列,这是我不认可的。
我认为这个业务首先考虑的是用户要什么? 就好像直达号,想到的更多是广告主怎么到达用户,想到用户要不要这些服务呢?反过来我削减的核心是如果从商业角度考虑怎么样推送给用户的,我觉得那叫垃圾短信,不要这些东西。
我们在未来的三年内将不考虑商业的目标,这是我跟马总谈得很清楚,这是对我来讲很轻松的一段时间,只考虑怎么花钱,只考虑用户要什么,商业的问题一概不归我想,未来三年专注于用户需求,专注于做最好的地图导航产品,专注于地图导航产品的技术研发。
这是从后视镜来看,非常重要的分岔路:百度走向商业,高德走向用户。
一直到2017年,高德上线聚合打车业务,时间过去了三年。即使是打车业务,也是符合用户需求的。我们看到百度地图也有打车功能,但从市场反馈来说,从来只听到高德,未闻百度?
根据晚点去年8月份的报道,高德日订单在650万。最近美团也已退出自营打车业务,让出了更多的市场空间,高德宣布2023年目标1200万!
以高德日均1.2亿日活来看,已经能有超过5%的用户使用打车业务了,这背后和高德大军投入有很大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
- 网约车平台分为“一环”和“二环”,对于二环入驻,要求接入一家SaaS软件,据说这家软件公司和高德关系密切;并且有传闻高德会入股二环们
- 尝试自营“火箭出行”
- 2023年的一号工程是建立“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
从导航到出行,这个链条是非常顺的,也是高德希望渗透率达到10%的重要原因(1200万/1.2亿)。
至于说口碑合并进入高德,我倒觉得不是很关键,俞永福看起来更多是口头说说,努力也会努力,但效果如何你们自己看。所谓的“饿高飞”形成合力,能够设想的天花板,必然比“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看得到的顶要低,前者是美团的重兵防守区域。
04 尾声
今天尝试简单展开了一下,高德地图,这是一个很异类的产品,从早期专注在车载导航,到进入移动互联网抓住机会,到被阿里并购,选择退出O2O大战,专注做好工具的本质,从而拉开和百度地图的差异,再到现在继续突击出行服务平台,一路走来,让人愈加相信,时间的力量!
也希望我们每一位朋友,能做正确而难的事!
作者
Super黄,微信公众号:Super黄的念想。专注于深度产品拆解+商业分析。
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