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鸿的产品心得:CEO 往往会在擅长的领域,拖团队后腿
这是一篇关于吴欣鸿先生做产品心得的文章。在美图公司吴欣鸿先生更多专注于产品与运营,根据官方数据显示,美图移动端产品全球覆盖设备数已经超过10亿台,月活用户数为4.46亿。在本文中,吴欣鸿先生会告诉你,自己这些年做产品一路摸爬滚打得来的经验。
一、创业:从三十个失败的项目开始
我想先说说自己创业失败的经历。
从2005年到2007年初,我做了不下30个项目,每一个看起来都挺好玩,但是没有一个做大的。我得到了一个经验教训,就是得专注,什么都想做,看似机会在眼前,但是什么都做不到。
2007年的时候,我误打误撞做了一个很好的产品,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就是火星文。当时在90后一些年轻的网友里非常火爆。这个产品跟以前做的产品非常不一样,首先非常快,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火星文搞定了;其次,它的客户都是来自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为什么要做火星文呢?当时我在QQ空间和网友的QQ签名里面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文字,比如我爱你,“爱”字非得加一个草字头。就在这个流行趋势里,火星文得到了病毒式的传播。我们没有一分钱的推广资源,但是在2007年获得了1000万的用户。
我就想火星文为什么能成功,原因还是切入了年轻人的需求,因为当时这些人被称为非主流,而我们这些自认为主流的人是没有把眼光放在他们身上,市面上也没有服务他们的产品。而我是抱着玩的态度去做了这个很小的产品,刚好符合了他们的需求。
当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播场景:在QQ聊天中,当一个人去输出一堆火星文,别人就会问,你这是怎么打的。好奇营销还是蛮有用的,很多人因为好奇、追求个性而使用了我们的产品。
当然,实际上这些用户需求还不止是文字的个性化,当时用百度指数去搜索非主流这个关键字,就发现非主流图片和非主流头像的关键字加起来的指数每天超过了10万。
搜索这些图片的用户到底想干吗?我发现他们只是想把照片做的更加个性。当时市面上并没有针对这些需求的产品,比如做非主流图片都是PS的教程,要十个步骤,所以我们就萌生了做一款非主流图片的软件,也就是现在美图秀秀的原型。
二、做产品:七天就该出Demo
2007年、2008年的时候,随便一个产品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迭代,都能呈现出不错的状态。但现在用户的变化非常快,一个在当下非常不错得Idea在半年后或许就不行了,而且现在产品很多,所以我们开始追求短平快的产品验证。
用户从30人到300人到3000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测试方式,比如30人的时候我们更多倾向于线下的调研,3000人的时候我们线上线下相结合。所以产品开发的进度也要调整,我们把它流程化了。以前的产品是闭门造车,一个Idea我们需要用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开发,逐渐到80%、90%的完整度。
现在我们成立一个创新部门,主要做这种专注新市场的产品的尝试。对于创新产品我们提了一个目标——七天Demo,无论是再牛的创意、再复杂的产品,能不能快速组建团队,或者在原有团队基础上,用七天时间做出Demo,这个是考察团队对于用户的洞察力。
因为做产品要讲究经济性,你可以原型很粗糙,不到10%的完整度,但是最核心的东西要有。其实对于用户而言,早期的产品有没有后端的功能其实是无所谓的,它只要在手机上跑的通就行,这个是美图基于用户洞察做的一个决策。
我觉得你不用有很大的心理包袱,尽可能简单化和Low。界面没有做得很精美,这个重要吗?很多用户不是很介意。用户不Care你做得有多高端,他们对于UI、交互没有多大的关注度,市面上绝大部分流行产品的呈现形式和最初的本意都有很大的差距。
当然,这样可能会损失一些主流用户,但是中国的市场非常巨大,用户越多商业价值越大,成为入口的机会也越大,建议你做大众产品的时候,还是要放眼全局,一开始可能用一个比较随意的切入点,后来可以通过迭代来优化到一个相对好的数据,但是当产品逐渐成型的时候,还是要降低逼格的,除非是你想做个非常小众但大家口碑很好的产品。
之所以总结出这些,是因为我作为产品经理走过很多弯路,你擅长的往往会拖后腿。在做产品的过程中,我个人曾经过于完美主义了,为了保证产品的精益求精,很多环节我都要自己去参与。
比如原型的设计、网页设计、前端脚本等等,这样我的同事就很头大,最大的问题是时间的拖延。原本一个月要做的事情,我非得拖到三个月,项目做到两年就挂了。对此我总结两个教训:
一是自己千万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二是完美主义害死人。
三、做工具:抢占入口再深挖
一个应用的成功与否,除了刚刚提到的技术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商业化的定位。我们看到市面上很多产品一上来就要做平台做社交,一应俱全。
其实,一个公司最远大的目标就是社交平台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在中国做社交的成功率非常非常低,夸张一点讲可能连万分之一这样的成功率都不到。如果大家对于社交产品比较感兴趣,我的建议是放弃任何颠覆谁谁谁的想法,不说要颠覆微信、QQ了,哪怕是微博、陌陌都不要想了,真的去做一个特别特别小的切入点。
有个例子是Snapchat,它经历了很多个版本,最终才在一个学校火起来。Snapchat是一个小圈子的典型代表,就是垂直化的社交产品。但现在它的DAU已经超过了一个亿。
工具才是抢占用户市场的最佳方式。美图是一个以工具产品为主的公司,工具产品价值低,比较容易被模仿,用户的忠诚度也比较低,但是很快,并且更容易国际化。我们有一个产品叫美妆相机,一个星期前在泰国爆发,当天泰国的新增用户就有超过 80万,这数字非常可怕。
社交产品的国际化就很难,我们做了一个美拍的美国版,有太多文化差异的限制,所以社交产品在前期做国际化会耗费很多的时间。而工具产品非常短平快,导流能力是一流的,猎豹等优秀的公司都是通过工具产品获取海量的用户。
举个例子,美拍刚推出的时候,只在我们几款应用上推广,三天的新增用户量达100多万,你在市场上要买100万的用户,花费都是很高的。
我们前不久做了一个尝试,一个叫新氧的整容社区,在美颜相机做了三天的投放,数据是在其他投放渠道的四倍。这个就是工具的导流能力。工具铺开后入口性逐渐呈现,所以我们现在就敢说美图是女性平台的一个小入口。
因此我给你的建议是,多重视工具的成长性。美图的想法很简单,先通过工具覆盖全球的用户,再往社区、电商做一些可能的转化,利用相似性再去做女性的电商、图片社区会容易很多。
四、找用户:避开主流人群
现在很多创业的团队都说市场上已没有机会了吧,该做的东西都被人做了。但我认为永远都有机会,只要你真正懂你的用户是谁,用户需要什么,并完全融进去,其实机会超多的。
举个例子,作为一个男生觉得美图手机没有亮点,这其实是思维定势;对女生来说,一个自拍神器算是没有亮点吗?从硬件角度理解这个手机就错了。
如果说美图的用户基因,我个人认为有两点。
- 我们是一家草根公司,刚开始不是很专业,就做相对简单的东西。这就导致我们以后再做复杂的东西,也要让它变得简单好用,就成了我们公司产品的基因。
- 对年轻用户的理解和把握。我们会下很大功夫跑到校园,网吧,针对年轻用户做大量调研。我自己到现在还会和同事一起去一线调研;另外就是多看年轻用户在玩什么应用。
一直以来,美图不管是产品经理还是其他的成员,都要到线下一对一的去接触用户,因为我们经常发现产品经理和工程师理念是不一样的,而通过这样的调研,我们所有的团队对用户都有非常一致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调研,我们也发现很多用户的拍照环境和自己在厦门完全不一样,用户的拍照环境「非常的恶劣」,产品经理们几乎设想出了用户自拍的所有可能情境,他们可以让用户在沙县小吃吃饭时,或者在只有一盏台灯的卧室里,也拍出高大上的图片。
现在除了一些常规的讨论以为,美图的用户理念更多是做反向操作,跟主流拉开距离。我们现在做产品更注重新生代用户,比如说当大家聚焦在80、90后,我们则关注00后这个市场;当大家聚焦一二线城市,我们去看三四五线城市,这些市场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现在主流市场,基本都是红海。
很多人都在说00后还没成长起来,是伪用户群体,但在2015年,我们观察到00后用户惊人的高活跃度,他们在美拍平台上的活跃度为90后用户的三倍,80后的五倍,这是一个非常变态的数据,00后其实已经爆发了。
在美图的一份调研数据中,00后最常用的app中,QQ、微信、微博、QQ音乐、天天酷跑、爱奇艺、bilibili、美拍、我的世界、淘宝名列前十,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群体,相关的创业公司需要特别关注。
我们平台上有一个事件非常出名,叫「小学生世纪骂战」,当天的百度指数超过100多万,是EXO和TFboys的粉丝在美拍上对骂。从那个事件后,我们看到很多00后的主页,发现他们是刷屏狂,会发很多生活的记录,每一个都不加修饰很直接。我们会有包袱,会有高大上的束缚,可是他们没有。
我们在一二线城市创业,思维相对精英化,做东西比较愿意做自己相对擅长的,覆盖到一二线城市的相对主流用户的领域。而我的建议是做大众生意,可以不妨考虑下00后、三四线这些相对反向的指标。非主流用户群是我们看不见的,但实际上又非常庞大的那群用户。
作者:吴欣鸿
来源:微信公众号【投资人说】
关键字:产品经理, 产品设计, 用户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