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产品经理:当当的出路在哪里?

当当是真的要输掉了吗?它的未来的出路应在何方?

《“夫妻店”当当,是如何一步步输掉的》一文今天早上就出现在了虎嗅的版面上。

当当之所以引起外界的关注不是因为双11,而是它刚好在双11前夕完成了私有化,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以2010年当当上市开始,到现在私有化完成,这6年时间几乎可以说是当当失去的6年。

文中说道,正确的策略能让企业走在通向未来的路上,而错误的策略则把企业带向死胡同,尽管开始看起来很光明。当当的经营状况相对健康,但丧失了市场份额和前景,正所谓赢了眼前却输掉了未来。

那么,如今当当完成私有化了,李国庆将会为其谋何出路?当当战略上,会更加聚焦:图书、服饰、日用百货,亦或者说、核心还是零售呢?

作为一个局内人,我想简单聊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不得不承认当当在2010年纽交所上市达到顶峰,之后逐渐衰落,到现在被阿里京东远远的抛在了后面,典型的拿得一手好牌却打得很烂。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和领导人的策略有关:

1.当当的策略一直是盈利不烧钱,老板一直认为打价格战、铺天盖地市场宣传毫无意义,因为顾客是没有忠诚度的,都是哪家便宜去哪家,烧钱是不可持续的,盈利才是企业的王道。这个策略既导致了当当的衰落,同时也是当当创立17年之后依然还能活着的原因。“苟活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个时代不但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时代,而且更是一个“不快则退”的时代,特别是电商行业竞争太激烈了,想像大清帝国一样闭关锁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可能的。对于电商行业,烧钱是必要的,烧钱可以烧出用户、烧出流量、烧出订单量、烧出了现金流(现金流很重要,乐视和京东同样是在烧钱,为什么京东烧成了世界500强,就是因为京东有稳定增长的现金流),量变引起质变,继而可以降低电商的成本(比如采购成本、物流成本、企业的边际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用户,其实这是一个正向循环,最终走向盈利肯定不是问题。我不确定李总是否想到过这一点。

2.当当也没钱可烧,因为领导人为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一直是拒绝外部资本的,包括腾讯的入股(腾讯投资京东之前其实找到过当当,最后没谈妥,据李总说是因为理念不同)。

好了,批判完之后,再说点好的。

首先,当当的情况虽说不好,但也没那么不堪。从垂直电商来讲,当当还是成功的,当当依然占据着40%的线上图书市场份额(2015年数据),特别是童书占据整个线上线下童书市场的35%。当当现在在做的事情是围绕图书这个行业,深耕图书全产业链,从作者到读者,包括作者培养、内容生产、自出版、图书零售、电子书、电子阅读终端(当当阅读器和当当读书APP)、当当线下书店、以及下个月即将上线的当当二手书平台等等。为什么当当童书卖的好,是因为很多童书都是当当参与编辑和引进的,很多童书都是在当当独家销售的(举个例子,促销期间在仓库支援,发现一本超级畅销书《神奇校车》,平均每10秒钟拣走一本,但是在京东确没有自营)。所以,我觉得从深耕图书全产业链的方面,还是很看好当当的。

其次,当当内部从来不把自己看成是电商或者卖书的,而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买一本书比买几袋零食要有意义的多”,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当的存在还是很有一定价值的(说不定有一个人就因为在当当买了一本书,受到了深刻的启发,最后改变了世界呢)。

当然,除了图书,当当现在的定位是综合电商,在服装百货发力,包括做自有品牌(百货的自有品牌叫“当当优品”,质量和价格都还不错,公司内部的人很多都在买,包括我)。当当也在尝试走差异化策略,比如艺术品、创意品、艺术品拍卖等等。但我觉得当当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入一定的市场宣传(目前当当的市场宣传几乎为零),因为现在很多用户其实已经把当当遗忘了。

想说的基本就这么多,最后附几张当当实体书店的图片:

沈阳大悦城店:

当当梅溪书院-长沙:

文| 刘永浩 当当 产品经理

关键字:产品经理, 当当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