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上深入线下,他们凭什么抓住帝都青年的自由时间?

图片来自网络

一、初遇

为了遇见些生活的不一样,创造一点突如其来也无妨

这是小张来到北京工作的第二年。

“周末天气不错嘛!”一个人躺在狭小的租来的次卧里,她翻了翻微信列表,仍然没有想好周末应该约谁做点什么。同事不是当地人就是北京驻扎多年,周末自成圈子。即使约得到人, 逛街吃饭唱k的老三套似乎也有些腻了,周边的小景点也早去了个遍。

她翻了翻朋友圈,打定主意周末继续“睡过”。

此时她看到一个朋友分享了一篇活动预告的文章,“为了遇见些生活的不一样,创造一点突如其来也无妨”。 按部就班的生活下,谁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于是那个周末,她决定体验看看这个号称“青年自发活动平台”实际更像“青年兴趣聚集地”的Someet。

Someet活动列表

二、认识 “ 青年自发活动平台 ”

我们这一代青年,在线上有多喧闹,在现实便有多“ 孤独”

或许你没有听过someet(毕竟两个星期前我也没有)。

someet创始人之一白惠泽早前曾用5句话定义他理想中的Someet:

1.Find yourpeople,Meet yourself.

2.年轻人聚在一起就是好事儿。

3.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事儿是一场活动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场。

4.活动是一门规划时空的艺术。

5.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活动、年轻人、朋友是5句话中的核心词。 早期someet官方发文中,提炼自己为“青年活动社交平台”,以我的理解,就是类似大学社团大联盟的兴趣交友组织。 从“青年活动社交平台”升级为“青年自发活动平台”,则暴露了创始人从建立一个“让青年人参与活动交到朋友”平台,到想要在青年之间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野心 ——“用‘自发’的方式,打开年轻人的想象力,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发起/参与活动’这种方式来在真实生活中认识彼此”。

年轻人代代有,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繁荣长大,有着有史以来最方便的沟通条件,却也是有史以来最经常觉得“孤独”的一代。 我们越来越多地在用“朋友圈”“微博”“陌陌”“豆瓣”等线上方式来表达自己空前活跃的脑洞和表现欲,而面对面一起玩机会却越来越少。“身边的交际圈子愈来愈窄”,死宅越来越多,甚至面对面的聚会也变成一场低头玩手机大会。

单身率居高不下,“孤独”连续几年成为年度热词。 线上有多喧闹,我们在现实便有多“孤独”。

我们已经到了需要改变这种“孤独”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了。

这种改变,不是线上新世相们用一篇篇线上刷屏的文章,或者一次两次浅尝辄止的线下尝试——无论“逃离北上广”或者“丢书大作战”——就能实现的。 能让年轻人更多地走到线下的,也只有年轻人自己了。

在“青年自发活动平台”中,你可以作为活动发起者,组个狼人局,聚一帮人读诗刻章,召唤“非正常人类”一起搞只有你们能懂的行为艺术,或者组织和自己一样的内向者们喝喝茶聊一聊自己的故事,你会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有着相同气质的另一个你;你可以作为参与者,发现各式有趣的活动,参与分享体验,每次活动会因为发起者的不同各有不一样的感受。

“自发活动”这种形式最让我着迷的一个点是,它让我体验到,原来除了我知道的和经历的,身边那些和我一般大的青年,有着那么多稀奇古怪闻所未闻又酷到没朋友的经历体验和爱好。够酷、够潮、特别、不一样,让年轻人认同很难,认同之后追随和加入却很简单。

青年自发活动,某活动里,随手截的侵删

三、体验

规范的申请流程、筛选机制和监督模式是平台最重要的一部分

Someet在北京采取会员制模式,同时存在会员和非会员活动。小张感兴趣的恰好是一个会员活动,犹豫了下还是交付了半年89元的会员费。点击报名活动并回答了发起人的3个提问后,小张收到了等待活动发起人筛选的通知。

为何缴纳了会员费,参与活动还需要活动发起人的筛选呢?

平台方的解释是,发起人筛选机制是区别于其他活动平台或社群的核心机制。回想在“X瓣兴趣小组周末活动”中遇到的奇葩,小张承认, 活动发起者、发起活动的规则和活动参与者,都经过一道道打磨和筛选,才能真正保证活动的体验感。

小张报名的是自己一贯比较感兴趣的手工活动。迟迟未通过筛选,她通过客服对咨询活动情况,号称24小时值班的客服却始终未曾回复。

就在她准备放弃时,活动正式开始前一个半小时,系统显示她通过了筛选。犹豫了下并查看了举办地点路程,(想到89元的会员费),她还是决定完成线上付费继续参与活动。在现场她遇到了平台方的监督员,组织手工活动的是一个同龄的可爱小姐姐,活动的其他参与者也都是有过多次体验、爱好手工的年轻女孩。 总体来说,除了活动迟迟未通过和客服的无作为,活动参与过程的体验感很好,她还把自己的手工成果拍了照片po到朋友圈 (无论体验感如何,在年轻人眼中,“我做了很酷的事情”,不秀岂非如锦衣夜行?)。

据说罗辑思维估值上亿,最大的价值就是他构建了一个顶级的微信社群。好的社群是有延展性的,他会逐渐吸引价值观和认同感高的人聚集在一起。(虽然我对老罗不感冒,因为在我眼里,老罗的社群里都是一群三四十岁的中年管理层,虽然每一个拎出来可能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可是他们在逐渐老去。)

同样通过线上的“口碑传播”+公众号文章传达价值观,Someet们在线上建立的则是更有朝气、更加活跃的青年人社群。而从活动的发起到参与,一层层的规则保障了社群线下的正常运转。认同感和感染力,再加上完善的规则,“青年自发活动平台”的体验者进一步转化为拥簇者,愿意重复地体验活动、传播活动,或者进而升级为活动发起者,让社群健康地、逐渐地扩大开来。

青年人往往走在社会的最前端,通过社交媒体的集体发声,使得他们喜欢的东西具备一种延展性,从特定青年群体延展到普遍人群。(例如二次元文化)

对于这个从线上深入到线下的平台来说,社群会是它目前最大的价值,而规范的申请流程、筛选机制和监督模式是维护平台最重要的部分。

相比罗辑思维靠内容收费盈利,Someet目前的盈利模式更加简单和清晰:会员费+周边定制+大型品牌合作(可能还有其他,欢迎补充)。无论是平台发展还是商业变现能力,都具有比较高的潜力和想象力。

someet盈利模式

四、未来

1、针对周边售卖的商业变现模式,需要强树立someet在青年心中的品牌形象

两种方式:

1)由够潮够酷的代表人物(如创始人)担纲someet品牌人物形象 ,类似乔布斯和苹果的关系,马东和奇葩说,罗胖和罗辑思维。灵魂人物的风格和someet的品牌风格等同起来,让目标人群具化品牌感知。

2)深化官方自营活动品牌调性 ,尤其是和青年意见领袖的定期活动,强化和巩固官方组织的特别、高端,把官方的角色从纯平台管理者转为引导青年风尚的引导人角色。

2、传播途径多元化

1)线下传播——活动过程的露出(参与者朋友圈中露出)

两种方式:强制性品牌露出,品牌精神和slogan重复性出现;软性文案,吸引拍照

2)线上传播——将公众号从单纯的活动预告和活动复刻打造为青年人的精神信仰

既然有非会员的活动,活动设置的参与门槛就是必须转发朋友群或者朋友圈并上传截图等等;

对于付费会员,增加邀请制模式;

在扩大会员与精选人员之前需要有一个平衡,人多后可增加会员等级模式等;

仅靠口碑传播以及公众号传播的方式有点过于保守,另外女生比例可能偏大,手工活动和桌游活动比例有点高。

3、提升体验感来说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的客服体系

吐槽:# 我和据说24小时值班的客服大概存在6个小时的时差

(第一次参与活动找不到客服....还是在活动最多的周末....然后我还写了这么多赞美,爱你之心日月可鉴!)

五、帝都青年无聊荐号指南——微信公众号篇

如果你觉得很无聊但是又很累不想出门.....

(1)概率论

午夜来一发独属于年轻人的走心鸡汤(对每天12点推送)

睡不着青年可以躺在床上,和另一个不知道是人还是狗的概率论关注者完成精神的交流

一周西皮活动认识一大波寂寞单身少年少女(我的西皮是一枚清华闷烧博士……)

概率论有求必应屋活动

(2)聚youth

一个大学生聚集地(怎样啦,工作党也可以有一颗00后大学生的心!)

(3)三节课

咦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好吧,这是一个互联网年轻er一定要看的号~如果你不是产品运营,手动忽略!

(4)KnowYourself

为什么你这么KY…..如果你经常感觉自己和身边的热闹格格不入的话,你可能需要它~

(干嘛,年轻人就不可以看点心理深度号?年轻人都有病你不知道?拖延症强迫症选择困难症重度手机依赖症起床困难症你敢说你没有?)

(5)昌记负食

25岁的北漂白领小王觉得自己活得很庸俗

(6)我要WhatYouNeed

感受一下,作者团平均年龄20岁

(24岁拖稿一年的老阿姨老脸一红)

(7)欢迎补充

欧勒,以上是拖延了一周的一则活动体验录~

作者 一粒听风

关键字:产品经理, 活动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