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Aha Moment 提升产品留存率
Aha Moment(多译为“顿悟时刻”)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由德国心理学家卡尔·布勒在约100多年前首创。他对这个表达的定义是“思考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愉悦的体验,期间会突然对之前不明朗的某个局面产生深入的认识”。现在,我们多用Aha Moment来表示问题的解决方案突然明朗化的时刻。
在产品设计中的Aha Moment是指 新用户在体验产品初期发现产品价值的时刻,一旦新用户找到了产品的Aha Moment,那么就更有可能留存下来。
一个新用户下载使用产品的早期(1~3天)体验决定了产品的整体留存水平。
如果在新用户初次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让用户发现产品核心价值,产生Aha Moment的瞬间体验,那么就可以使这部分新用户转化为留存用户,有效的提升产品留存率。
不同的产品拥有不同的Aha Moment时刻,进而需要通过不同的设计策略来帮助用户达成这一体验。以twitter为例:
twitter带给用户核心的价值是发现人和内容,浏览feed信息流,查看最新的动态消息。因此关注其他用户的行为是对留存最大的影响因素。而twitter在新手引导流程中,强制新用户关注10位用户,也是为这一核心价值服务的。因为只有 把用户尽快导向核心的功能 ——动态信息流,才可以使用户在接下来的步骤中体验到twitter的核心价值,进而Aha Moment才有可能产生。
从其他各类产品中,也可以总结出Aha Moment与产品新手体验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
各类产品的Aha Moment与产品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定位走查产品的Aha Moment,到完成优化设计,整个过程可以归纳为四个步骤:
利用Aha Moment提升留存的四个步骤
以某一个短视频社区APP为例,想要提升应用的整体留存,可以按照这样四个步骤尝试:
1.提出假设
短视频属于内容型产品,按照内容创造者和消费者两大群体,分为作者与观众两类用户,分别列举出首次体验中可能影响留存的因素:
可能影响留存的新用户行为
2.分组验证
围绕假设因素,抓取新用户的原始数据,经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数据处理分析的四个步骤
以"新用户看视频个数"为例,首先抓取观察因视频个数不同的每一位用户每一天对应的留存数据,例如下表(数据为虚拟):
看视频个数与留存的关系
经过剔除明显不符合规律的极端值,可以将表格数据描述为在X月X日这一天,看0个视频(没有看过视频)的用户留存为30%;看1个视频的用户留存为40%;看2~4个视频的用户留存为41~42%;看5~10个视频的用户留存约为50%上下浮动...以此类推。
以上仅是一天的数据,通过观察每一天的表格,发现有一个共性规律:没看过视频的用户留存比看过1~2个视频的用户低约10%。然而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总结,需要更精确的图形化聚类分析——随机抽取10天的用户看视频个数与留存的对应关系,用曲线呈现出来如下:
每日看视频个数与留存对应关系
每条曲线代表一天,这些曲线的共性趋势就是需要总结的规律。可以看出曲线越往后波动越大。可以总结出的是:观看一个视频的留存比没看过视频的留存有绝对的显著升高,并且看过2~3个视频的行为也与留存有较强的正相关。
而再根据表格中的用户占比,可以发现没看过视频的用户占全部用户的30%!如果使这部分用户占比降低,就可以比较有效的提升留存。由此可以确定新用户初次看一个视频是产品的Aha Moment之一。
3.设计优化
围绕着走查出的Aha Moment要素:看至少一个视频,从设计角度脑暴出可能的优化方案,从中筛选出可行性较高的实现:
优化方案
4.因果测试
通过上线不同的优化策略,再查看对应的留存变化,就可以明确每一个变动与留存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过不断的尝试优化方案,可以促进产品的整体留存上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版本最好仅包含其中一个变动,如果多项变动同时上线,就无法追溯是哪一种变动引起的效果了。
Tips:
这种方法对留存率的提升有帮助,但是也会有一些弊端:这种单纯以数据为目标的尝试容易造成引导的过激,例如在首次体验中加入过多的、不合场景的引导,反而会破坏新用户对产品的印象,造成一种打扰。所以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衡量体验和数据的平衡。但总而言之,留存率的提升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通过这种方法至少可以在考虑优化留存率时能够有据可循,逐步推导出一些答案与结论。
作者 爱新觉罗米
关键字:产品经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