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摩拜争锋,只为讲好 to VC 的故事

你是否经历过没有对手的失意?比如,乐视首创的生态模式,由于缺乏竞对的参照,在它得势的时候众星捧月,在它落井的时候遭遇下石。所以,一定程度上应该庆幸对手的存在,滴滴有UBER,天猫有京东,美团点评有饿了么,携程有去哪儿,这或许就是通常所说的“幸福的人每每相似”。

一年多来,创投圈的明星ofo和摩拜正在经历这样的“幸福”。不管是在体量还是在运维上,ofo和摩拜当仁不让,成为共享单车行业里一对耀眼的劲敌。

6月中旬,摩拜6亿美元E轮融资落袋为盼,穷追不舍,日前ofo7亿美元资金立马跟进,一前一后不足一月,行业老大的角逐,难分伯仲。不妨换个思路,双方的争锋是否深藏某些套路?

ofo、摩拜争锋

“直到再找不到对手,才收藏起自己的剑锋。”

恰恰相反,ofo和摩拜如今锋芒毕露。争夺一哥,二者在商业逻辑、业务逻辑、用户数据、体验等方方面面从来不遗余力。

2016年4月,当大街小巷刮起一阵“橙色风暴”之后,同年10月,小黄车也迫不及待地冲出校园,突进共享单车的暴风中心。二者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切入市场。

本着不掉链子、不爆胎、可定位的设想,摩拜扛起了自主设计、研发的“重模式”大旗,不仅在供应链端选址建厂,还生产了实心胎、轴传动、铝制车架、GPS定位、造价3000元的摩拜第一代,同时以299元,行业最高的押金水准投入市场运营。然而,摩拜并没有成为后进者ofo顶礼膜拜的对象,它以“不生产单车,只连接单车”为名,与自行车厂富士达、飞鸽、捷安特、凤凰通力合作,推出机械锁、密封中轴、鼓刹等造价成本低的小黄车。低价高效的“轻”模式成为ofo的首选。

在模式选择上,摩拜、ofo奔着“APP+车”的大方向,一重一轻的落地策略大相径庭。孰先孰后并不重要,显然,模式之争的落点是孰强孰弱。

用户、市场份额将是最好的证明。

共享单车在“APP+车”营造的场景中,车才是抓取用户的真正抓手,铺设的车越多,覆盖面越广,触达用户的概率就越大。摩拜的投资人曾用英法战争中英国人的箭和法国人的炮来形容ofo和摩拜之争,显然,在铺车速度上ofo小胜一筹。根据最新同步数据,现阶段,摩拜单车覆盖全球130个城市,运营超过500万辆车,ofo已经连接150座城市,650万辆车投入运营。

赛跑了一年多,摩拜和ofo跑出了约150万车辆的距离。当然,这其中的差距既有充值返现、红包车等运营的大比拼,也有接入平台渠道的大会战。

今年年初,在各种“免费骑”活动后,2月,ofo推出冲100送100的活动,摩拜也不示弱,冲100得110的活动也拉开序幕,紧接着3月,ofo押宝阿里系践行“信用解锁”,接入滴滴,摩拜选择栖身微信九宫格,打通小程序,继而又马不停蹄接入百度和高德地图。

用户和市场份额在竞争中不断沉淀。

关于ofo和摩拜的用户、市场地位之争,第三方数据在日活、月活、市场占有量等指标上频频打架。数据是动态的,在这里不具体深究,值得注意的是,ofo和摩拜步步为营,正在上演一部极好的美苏争霸。

从目前ofo和摩拜的发展境遇来看,双方的活跃用户离1个亿还有不少的距离,离清场收割还有一段距离,其实二者的输赢似乎可以置之度外,关乎命运,它们要做的是要数量,向规模化的方向前进。

正因为1元钱的共享生意并未能解决ofo和摩拜模式变现的问题,所以在商业模式缺失的情况下,只有用户才能实现更多增值的可能,只有用户才能拓展共享单车的价值,得用户者得天下是ofo和摩拜立足行业的王道,而所有这些均离不开资本的助力。

显然,ofo和摩拜竞争到今天,老大老二的排位已经沦为次要矛盾,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哥二哥你方唱罢我登场,更有“双簧”的味道。在融资路上的ofo和摩拜必须共同演绎好共享单车的故事,才能一路开挂指向VC。

从这个维度来看,ofo与摩拜与谁争锋?其实双方已经进入了To VC状态。

ofo、摩拜军备式融资

共享单车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项目。市场环境下行,然而ofo和摩拜却成为创投圈关注度最高、资本进入最密集,融资速度最快的两家。

资本的源头活水不断注入ofo和摩拜。

从2016年的8、9月份的B轮融资开始,ofo和摩拜二者的融资步伐,几乎是前脚进,后脚跟的节奏。B、B+轮之后,几乎相隔不到一个月,C轮和C+轮融资又尘埃落定,在短短八九个月的时间里,ofo和摩拜的已经完成E轮融资,双方累计融资超20亿美元,各自在超百亿元资金的加持下,续写共享单车神话。

地歌网在此前的文章《ofo、摩拜阋墙已久,收割者的梦想何时将至?》中分析过,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公益企业的定性,动辄超百亿资金才有可能看到曙光,ofo和摩拜起初并不为资本看好。

与传统企业的做法不同,互联网或者互联网+有极强的便利性、价格便宜和用户体验上的优势。共享单车的首要特征就是便利,1元钱解决了1-3公里内的出行痛点,正因如此,共享单车有了高频、刚需的用户诉求。至于价格维度,共享单车不像网约车、票务甚至外卖,需要花钱补贴打价格战,通过价格手段吸引用户,共享单车无须在价格上恋战,只要解决了前端“车”的问题,其运维等其它的成本几乎可估,具有较高的确定性。

按照这一用钱逻辑,ofo和摩拜拿钱的节奏无须像当年滴滴、快的那般急迫,所以两家融资的速度之快是创始人和很多投资人始料未及的。尤其是从C轮开始,滴滴加码ofo,腾讯入局摩拜,巨头的戏份越来越足。

在网约车新政的“掣肘”下,滴滴专车、快车的体量不断收缩,补贴力度弱化后,用户的渗透率也跟着降下降,滴滴为ofo开设专门入口,以补齐自己在短途领域的短板。摩拜接入微信九宫格亦是共享单车平台化的表现。

快钱不断涌入,阿里系的入局相较来说比较晚。

蚂蚁金服的重心刚开始集中在第二梯队,除了永安行还有骑呗,也侧面反应阿里卡位的最初定位,用资本赌赛道的策略。也许共享单车抓用户之快,交易如此之频繁,具备可转化用户之大是阿里始料未及的。但是,在永安行单飞之后,蚂蚁金服亿级资金完成ofo的D+融资,此时阿里系重新定位了共享单车,在蚂蚁入局的3个月后,阿里加入了ofo最新一轮融资,7亿美元也刷新了共享单车领域单笔融资的最高记录。

强者恒强,阿里、腾讯的进入意味者共享单车清场的加速度。

ofo与摩拜唯一要做的便是扩军备战,戴维称ofo预计今今年年底ofo计划投放2000万辆车,服务全球200个城市,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摩拜的市场化全球化的动力和决心同样如此。这也是ofo和摩拜TO VC的年度最佳状态。

一年多来,中国互联网江湖的封面已经被ofo和摩拜的故事占据。还好,一路上这哥俩不寂寞

/IT老友记

关键字:产品经理, ofo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