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们的 CEO2.0 版本:从“超级产品经理”到“系统架构师”
在国内互联网界,马化腾以不擅长社交著称。它不像张朝阳那样自我,也不像马云那样热衷于宣扬自己的野心。不过最近一年来,明显可以感觉到他增加了很多出镜时间,尤其是最近的几次亮相,无论是和凯文凯利的对话,还是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三小时讲话。评论家洪波也感觉到他变了:“他更想也更善于向外界表达了。它正在转型,从一个超级产品经理,到一个系统架构师。”
事实上很多创业型公司的CEO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两个角色的转换。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天生就是系统架构师的料,比如马云,天生是领袖的胚子,有野心,有格局,有人格魅力,还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在隐约的线索中找到未来的方向,也许这个方向他自己也未必明了,但却能够鼓动团队朝这个方向前进。
这种天生的领袖型企业家在传统行业中比较多,柳传志、王石、冯仑包括以前的牟其中都有这个特性,因为传统行业既没有一夕之间爆发的可能,没有期权激励的手段,也很难用闭门造车的方式崛起,所以,领袖的感召力和纵横捭阖的能力往往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这种模式在现在的创业环境下,尤其是在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环境下,再复制他们的模式越来越难了。
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环境中,更适合复制的类型是产品经理型的。像马化腾、周鸿祎、张小龙、俞军、傅盛、王小川都是这种类型的。
产品经理型的创业者一般工科出身,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又有敏锐的观察力,精于专研、琢磨,还具有将设想实现的能力。
腾讯最初的创始人是清一色的理工科大学生,CEO马化腾、CTO张志东和CIO许晨烨全都是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首席行政官陈一丹是深大化学专业毕业的,曾李青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专业,是马化腾姐姐的同事。正是这五个工科宅男从一款山寨ICQ的OICQ,演化出了今日的腾讯帝国。
在丰饶时代,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微小,产品的体验越来越重要,创业型企业的CEO越来越不需要宏达叙事的能力了。相反,能够找到痛点、痒点和兴奋点,做出让用户感觉“畅快”的产品,就能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款”。51信用卡管家、大姨妈经期助手、唱吧、快的打车,包括甘其食包子都是产品经理主导的产品,名义上孙海涛、柴可、陈华、陈伟星和童启华都是公司的创始人和CEO,但是骨子里,他们都是超级产品经理。
原百度产品副总裁、首席产品架构师俞军的PM(产品经理)12条——
1、PM首先是用户
2、站在用户角度看待问题
3、用户体验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4、追求效果,不做没用的东西
5、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6、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
7、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
8、关注最大多数用户,在关键点上超越竞争对手,快速上线,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9、给用户稳定的体验预期
10、如果不确定该怎么做,就先学别人是怎么做的
11、把用户当作傻瓜,不要让用户思考和选择,替用户预先想好
12、不要给用户不想要的东西,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但是,CEO作为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只适合在公司初创和成长期扮演,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CEO的产品经理角色就需要升级到系统架构师的角色。就像马化腾说的:“我们过去自己建立了一个小社区,从头到尾,为了让人住得比较舒服,整个小区是我们自己搭建出来的。但是,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它已经成为一个城市。那作为一个城市的规划师,你就要招商引资。至于里面的沃尔玛、电影院、电信公司是自己做还是别人做,都不重要了。”
拜互联网所赐,现在创业的专业壁垒日渐缩窄,产品经理的门槛也越来越低。教英语的老罗做了智能手机,主持人李静转身卖化妆品,投资人蒲易开起了Roseonly的花店,工科男童启华卖包子,行业的界限日渐弥合,重要的是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就像乔布斯说的“我对创新没兴趣,我只关心伟大的产品。”
关键字:产品经理, ceo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