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操分享:供应链中常见的“分仓&库存分配”原理
最近几年随着社区团购的发展和家具家电的到户服务,大家经常听到“网格仓”、“落地配”等一些专业的供应链词汇;这些新兴的服务形式也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利,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新鲜蔬菜送货上门的服务。
那么给我们带来便利生活的服务后面是一套什么样的体系支撑的呢?今天笔者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支撑这套服务的逻辑原理。
一、快递物流的进步
提到送货时效的进步,永远离不开快递物流网络的进步,物流行业先驱们不断创新模式,走出了自己的“中国速度”,让大家享受到了便捷的物流服务;当然,这一切,离不开伟大祖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基础设施的完善,得以让物流行业有更多的遐想空间。
说起物流的进步,很多朋友可能最直观的印象是现在买东西基本上都能包邮了,快递最多三四天就到了。
有件事让笔者印象最深刻,以前用邮政平邮寄包裹特别慢,从山东到外省大概需要一周左右,用EMS价格又贵的离谱;有一次给省外的朋友寄本地特产,到货后被整得稀碎,体验差极了。如今,邮政普通件的速度甚至都要比三通一达的速度还要快了,这个进步实在是太大了,仿佛一夜之间从民国的传统邮局迈向了现代化。
在今年春节,邮政更是高调的宣布了春节不停工,而且价格也没有上涨,有力的支持了商家和服务了大众。
从苏州到山东,48小时:
那么标题说的“分仓&库存分配”和物流时效快有什么关系呢?
二、到货时效快的秘密——分仓
大家从自己订单的物流信息中可以看到,商品下单后,包裹大概经过这样一个流程,商家发货——快递网点揽收——发往【通州】集散中心——发往【北京】分拨中心——发往【济南】分拨中心——发往所在城市——发往小区所在点部——派件收件。
不知道大家思考过没有,为啥要在【通州】设置集散中心呢?为啥要在【北京】设置分拨中心呢?为啥还要发到【济南】分拨中心不直接发到所在城市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切其实是计算后的结果,并不是拍脑袋决定的,集散中心和分拨中心的功能属性不同;我们从字面意义理解一下,“集散”是指把附近的包裹收集到一个地方,“分拨中心”是指把包裹分发到下一级的分拨中心,如果收件城市和分拨中心在同一个市就方便多了。
在设置集散和分拨中心的时候,要考虑覆盖区域的包裹量以及交通的便利性等等因素,减少搬运次数永远是物流人极致的追求,所以现在大家从物流信息中经常可以看到包裹发货后直接进了分拨中心,这都是物流人为了提高效率进行的优化。(非业内人士,以上名词如有引用不当或表述不当感谢大家指出)
搞清楚了我们包裹的运转脉络,我们的问题再升级一下,上面一段提到了“减少搬运次数永远是物流人极致的追求”,那我的包裹经过了这么多次的中转,那岂不是被搬来搬去呀?直接在分拨中心附近设个仓库不就更快了吗?
这个思考是对的,已经有很多商家开始这样做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例如从某鼠、某铺、某味买零食的时候,不同收货地址是从不同地方的仓库发出的,甚至相同的收货地址,买不同的产品也会从不同的仓库发出来;这种做法就是实现了上面的设想,商家把仓库设置在物流方便的城市,有的产品为了降低运输成本还会选择在产地直发。
问题又来了,设置分仓简单,那分仓里面的库存怎么分配呢?缺货了咋办呢?
三、支撑分仓的关键——库存分配
看完上面,大家知道了,如果想要快速地把包裹送到用户手上,尽可能的在离用户近的地方设置仓库是一个好办法,通过多个仓库对不同区域的覆盖,来缩短大多数区域的送货时效,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
这样操作真是好极了,可是就没有其他困难会影响到这样实施了吗?如果我买了3件产品,其中一件在A仓库有货,两件在B仓库有货怎么办呢?给我发两个包裹这不是体验很差吗?如果确保这两个仓库都不缺货要怎么操作呢?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下关于产品的库存如何分配了,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也有一个思路了,那就是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订单的收货区域,看一下每个区域对应需要的产品数量是多少,有了比例我们就可以对采购的数量进行分配了;当然,这里如果要尽可能的确保不缺货,还需要结合产品的安全库存做好采购计划才行,关于安全库存的事情我们后面有时间了再展开讲。
这里简单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例如产品A,有北京和杭州两个仓发货,7月份共计销售100件,假设商品销量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果8月份进行备货的话我们是不是备大于100件的货才保险呢?况且按照历史销量预测产品的分仓备货库存量和当前很多行业大数据的应用是类似的道理,本身就是一个提供相对准确的决策建议,但是并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准确。
看完上面的内容,是不是对京东自营的配货时效为什么那么快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了?
从我们变成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近几年,国内供应链的发展越来越快,虽然分仓的模式听起来很棒,但是也有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例如供应商较多的情况下如何做好质检工作?分仓的库存是由供应商直发还是从一个仓库进行调拨呢?类似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商家在做分仓的时候做出取舍。
四、实操环节来了——用表格尝试做库存分配方案
假设手里有一个时间段内的订单数据,数据结构包裹:“订单编号”、‘省份(默认分仓按照省份去分,当然也可以按照市分配)’、“货品名称(含条码等其他信息不做赘述)”、“购买数量”。
需求:用户主要集中江浙沪和京津冀两个圈,我们计划在上海和天津设两个仓,需要计算两个仓的库存分配情况。
第一步:划分省份的仓库归属,从表格中新插入一列“归属分仓”,按照区域的划分,填写对应的归属分仓(简单方法:直接把“省份”这一列复制出来,用替换批量替换)。
第二步:数据透视,获取各个产品在对应分仓区域的销售比例。
第三步:采购建议方案,实际情况中,产品的实际销售比例可能会和预测结果产生偏差,这个时候再次对这个产品进行采购的时候就不能再按照原来第二步算出来的比例进行分配了,需要使用更新后的产品销售比例进行重新计算库存分配(因采购频次和销售比例计算的频次不同,是否更新这里要根据实际情况),而使这次采购送货后,产品在两个仓内的比例恢复到新的销售比例。
这一步在设计软件产品的时候要考虑的配置比较多,文章中不做更多描述了,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建议送货量计算公式:
(采购量 + 在库综合) * 分仓比例 – 在库库存 = 建议送货量
五、结语
这个需求串联下来其实是挺简单的,笔者尽量把方案描述的通用一些,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变量,这个要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来设定。
通过上面章节的三步,基本上能构思出一个产品模型,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配置的灵活性,以及每一步的数据关联性,还需要根据功能的应用对象不同设计不同的功能模块;注意了这几点,哪怕是用表格也可以搞定这个工作的。
产品人,今天你成长了吗?
最后,To B,加油!
本文作者 @橙子哥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