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共享单车相继倒闭背后,不追热点的中国创投更有益创新

进入2017年,能称为现象级的创业领域,共享单车算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因此该领域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成为大众广议的新闻。就在共享单车两巨头ofo与摩拜为谁的份额是第一,口水战打得不可开交时。两家新入局的共享单车“悟空单车”“3Vbike”的倒闭新闻,使得共享单车又诞生出新话题,大家老话重弹,共享单车又?叒叕不行了?

而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更趋理性的中国创投,这两家共享单车新军倒闭的原因都是因为缺乏创新与融资受挫,2017年各路资本已不再盲目的围绕热门创业打消耗战,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创始人吐槽共享单车不行:背后真相

就在摩拜刚完成新一轮6亿美元融资,ofo也将完成新一轮融资决定今年自行车投放数量将增加两倍以上,达到2000万时。6月13日共享单车悟空单车发出倒闭的公告,因与双巨头强势发展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悟空单车以这种悲剧的方式,在宿命的结束时火了一把。

随后未久,3Vbike通过公众号宣布倒闭,为近期的共享单车倒闭话题又添一把火。尤其是3Vbike创始人巫盛华一句“再也不看好共享单车模式了”,其以圈内人身份的吐槽,让一直饱受看衰质疑的共享单车,在舆论上又抹了一层阴影。

但仔细分析悟空单车、3Vbike倒闭原因可发现,没能吸引到融资,是他们相继失败的重要原因。从他们身上可发现三个共性:

第一,两家共享单车都是跟风创业,悟空单车成立于2016年9月;3Vbike于2017年2月26日才将首批共享单车投放在河北保定。

第二,两家创始人创业前皆非业内人士,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做过社区O2O及iOS软件开发,去年共享单车大火后,才考虑入局这个领域。而3Vbike创始人巫盛华在创业之前从未接触过自行车行业。

第三,两人创业动机疑似不纯,融资受挫即倒闭。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自称创立悟空单车使自己亏损上百万元,曾尝试城市合伙人计划(招募个人或小商家众筹单车)未成功,因融资不到位而倒闭。而巫盛华创立3Vbike前曾发过100多份BP,后来自掏腰包六七十万现金上马项目,四个月没找到融资而无奈倒闭。

从他们两家身上我们能看到,当年千团大战、打车大战、直播大战背后,大大小小的跟风创业者的影子。只是与当年创业者只要绑定创业热门概念,就能拿到投资机构的钱不同。2017年的钱,不再是靠一个贴热点就能搞定的事。

创业跟风之痛:to VC商业模式该休矣

中国早期创业有两大不可说之痛,一个是对美国模式的抄袭,一个是自己人对自己人的抄袭。这两个特点,在千团大战、打车大战、直播大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以千团大战为例,自2010年初我国出现第一家团购网站,到2011年8月,我国团购网站的数量就超过了5000家。这场团购创业的零和游戏,一直持续到今天,虽然团购概念已升级为本地生活服务,竞争中一大批跟风者死掉。至今该领域仍存在新美大、百度糯米、口碑三个巨头玩家。

打车大战、直播大战也走着千团大战的老路子,在行业末尾淘汰期来临前,同类型的软件、平台犹如过江之鲫,在不同段位的资本机构扶持下,独木桥上各自征伐。就像前几日《财经》一篇专访《对话王兴: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中,王兴所言的很多细分领域会经历多进4,4进3,3进2。一个创业成为热门,大家一起跟风,激烈竞争后,能抱到大腿的一二胜出者对行业进行收割,留下数千家、数百家的模仿者尸体,及无数没能及时退出血本无归的各中小创投机构。

我们反观硅谷近几年的新兴独角兽,Uber、Airbnb、Snapchat等,这些新秀要么像中国共享单车一样创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要么是在某个领域做一个全新的垂直创新。很少出现中国这样一个模式被资本热捧,一大批跟风者就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这无不和两国创投圈不同的运营思路有关,在硅谷你如果完全抄袭一种模式,投资机构会直接无视你。而中国许多创投机构,却将扶持热门创业抄袭的创业者作为稳妥的投资方式,这种差异化,反射在创新领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

因此,中国创投有了一种新的创业模式,那就是专创新给投资机构看的to VC商业模式。虽然,不能恶意的将悟空单车、3Vbike划为此列,但这种毫无创新的后来者,已是中国创投领域的畸形现象。他们的失败,标志着中国创投圈的理性与成熟,从长远来看,是中国创新健康发展的利好消息。

不再跟风背后:理性创投更易创新

悟空单车、3Vbike被投资机构拒绝,并非孤例。相比千团大战、打车大战、直播大战,共享单车创业潮的末尾淘汰期来的过早。因为共享单车真正从一个创新项目,变成一个风口,不过是2016年底ofo、摩拜双双获得巨额融资消息传出之后。

如果按照当年千团大战、打车大战的发展曲线来看,今年正是数千家、数百家共享单车平台兴起的关键期,要在明年甚至后年,整个跟风创业才会迎来冷静期,随后整个市场开启末尾淘汰。今年共享单车整个行业火了不到一年,虽然中间出现过颜色不够的调侃来批评共享单车扎堆创业的风气,但相比以往的热门创业领域的乱象,共享单车的严重程度并没有那么恐怖。作为两个失败者,雷厚义、巫盛华之所以能够被人所关注,也是得益于共享单车淘汰时间提前到来这一反常现象。

如果说,在中国创业高潮的2014年、2015年,还有人把复制/抄袭创业当成一种理所应当的事情。资本寒冬后的2016年、2017年,中国创投圈第一批理性的人,逐渐意识到这种跟风创业危害后,已对这种不健康的创投现象说不,这种健康的观念正在影响着整个资本市场。

虽然大热的共享单车不再成为吸金的重要领域,不代表资本放弃了中国创新,反观2017年中国的融资动作异常频繁。据近日VC SaaS发布的《2017上半年最全投融资报告》显示,从融资阶段分析,2017年前半年投融资市场总体回暖,较2016年同期投融资对比,融资阶段开始在早期扩大,大量项目开始重新萌芽;A轮至C轮市场保持稳定;二级市场IPO上市增速明显。

仅2017年前二季度就共发生6339起投融资事件,一级市场占比过半,IPO上市事件达248起,A股IPO上市企业332家。也就说,此前盲目追捧热点的资本,开始向各类具备潜力的多元领域扩散。

如硅谷投资人彼得帝尔新书《从0到1》中所分析的「从0到1」与「从1到N」两种创新模式。他认为前者引起质变,推动社会文化、观念、社会进程的改变;后者则引起量变,只局限于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当中,2017年中国融资的变化,正暗合这种转变。

资本作为创新的催化剂,是放在「从0到1」的项目中,还是放在「从1到N」的项目中,看似差别不大的抉择,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因为每个市场扶持创投的资本都是有限的,如果能够更多的倾向于原创项目,就会产生一大批Uber、Airbnb、Snapchat这样的独角兽新秀。如果全部放在热门的追风领域,就会不断的陷入倒闭潮、合并潮的怪圈里。

从这个角度来讲,悟空单车、3Vbike的悲剧却是一件好事情,一个更趋理性的创投,才会真正的释放中国隐藏的创新力量。

/师天浩
科技自媒体人,曾就职于博客中国、互联网实验室、百度,虎嗅认证作者、钛媒体认证作者、砍柴网认证作者、极客网认证作者,百度百家、i黑马、新浪创事记、艾瑞网、淘媒体等平台的专栏作者。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单车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