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如何“保护”自己的时间?

之前大家讨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公司都爱招实习生呢?

原因很简单:便宜、能干活。

实习的同学们,你是否觉得自己是个“全能王”:组内所有人的会议室都是自己定,工作内容大多是做一些跟进、沟通的事情,几乎负责不到核心业务模块,偶尔参与核心项目也是去打酱油,但是每天都很忙很累,不知道时间花在哪。

不光是实习生,我相信很多应届生也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是校招当做人才培养被进来的,怎么每天都干的是打杂的活,产品硬生生被干成了运营,运营硬生生被干成了客服……整体感受是每天自己都很忙,可让你真正说出个123来,你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

曾经的我也有着一模一样的经历,无数次在工位上怀疑人生:我在哪?我是谁?我在干嘛?我需要的难道是这些吗?可是却没有答案。

经过反复观察+实践,现在我已经摆脱了这种自我灵魂质问了,我用亲身经历给大家分享一点经验。

首先我们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实习(/校招)为什么选择来这家公司、这个岗位,你的期望是什么?

答案无非有三类:

  1. 为了在这个行业/领域/岗位上有所成长
  2. 为了大厂光环,以后大厂背书方便跳槽
  3. 就是喜欢这,啥都不图

要明确的是,我们的每份工作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目标:如何在职场中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闭环。在这个大目标的前提下,上述同学是属于目前的工作无法实现第一类的期望:“因为所做的工作让自己感受不到成长和提升”,所以感到困惑。那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为什么做的工作感受不到成长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1. 所承接的工作单一、枯燥,自己不感兴趣
  2. 所承接的工作自己已经完全掌握,没有提升空间
  3. 所承接的工作都是分散的点, 占据了自己绝大部分精力,导致自己没有其余时间额外学习

我一一举例进行分析:

可能性1:所承接的工作单一、枯燥,自己不感兴趣

场景举例:小欢是个运营新人,可是每天固定一部分工作都是把前一天APP日活的数据粘贴下来录入表格、把文档合并交给领导。诸如这样一类枯燥且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儿,涉及核对整理以及最后确认数据整个流程,每次都要花费将近好几小时。小欢内心很抗拒却又不得不做。

解决办法:

  • 要端正态度,积极去做这件事,内向抗拒会影响自己的效率以及数据的准确,避免带着情绪工作。
  • 整理核对数据不能只是单纯的复制粘贴,它的核心其实是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要增加你对这种变化的认知。

我的方法论:

我之前工作也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当时我认为我所在的岗位没有必要去维护整理这样的数据,这些对我没有任何帮助,当时也是每次都郁闷的执行。

后来有一天突然明白了,“把小事做到极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优秀品质。一件小事,不同的人去做,会做出不同的效果,有的人就像以前的我一样,只会做数据的搬运工,而有的人却会挖掘其中的规律,转化为自己的思考。

如果是一些静态数据的日常维护,那就要你去观察,今天的数据为什么和前几天的不太一样,是因为更改了系统配置导致的吗?那这样做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吗?然后和相关同事及时沟通确认。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会通过每次的沟通了解数据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更加熟悉业务;如果是一些动态数据的统计,统计的核心就在于分析每天数据变化的趋势以及输出变化原因的思考。

和上级沟通时,也可以输出你的想法,这样你也会得到一个思考的反馈交流,更丰富了认知,长期积攒下来,就会自动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数据趋势表,这就是你独特的优势。

以这样的方法论处理这类问题的话,每一次就都会有新的收获,那么对待工作就不会觉得枯燥而产生抗拒心理了。

可能性2:所承接的工作自己已经完全掌握,没有提升空间

场景举例:小新是一个应届产品同学,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领导分配给他一些系统优化需求,大多是加个字段,画个原型,然后后期评审。小新认为这种需求自己都不需要思考都能直接做出来,一点意思也没有,每次小新一点也着急,每次总是拖拖拉拉直到deadline才能完成。

解决办法:

不要等导师分配活儿,自己积极去找活儿干。主动参与mentor的项目中,跟着大家一点点盘项目逻辑,争取能够逐步承接一些功能。

我的方法论:

新同学刚上手系统时肯定不会立马承接一些很核心的项目,当你觉得目前手头上的事情已经不满足拓展你能力的时候,就要主动的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维度去熟悉系统模块,把业务流程在脑海里串一遍,这是为了后续承接其他功能模块做准备。

最忌讳的事是不给自己找事做,只想着做好自己手头的活,不太愿意去主动接受新的挑战,导致自己无所事事磨洋工。更多的时候其实很多新同学意识不到这件事,之前我实习的时候完全没有这种意识,实习结束后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很多资源和更多的成长。

你做什么功能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基于你这个功能你对全局有自己的认知,能够完整地知道系统运转流程,如果这些都还不清楚的话,更别提底层的设计架构了。当自己的时间还富余时,通过主动看wiki或者当面请教其他同学的方式,了解组内甚至隔壁组你感兴趣的任何项目,慢慢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

可能性3:所承接的工作都是分散的点, 占据了自己绝大部分精力,导致自己没有其余充裕时间放在重点工作上。

场景举例:小白是个初级产品同学,每天除了做项目的工作以外,还要处理各个业务方反馈的系统问题,每次小白复现问题进行排查后,发现90%的问题都是工作人员使用系统不规范导致的,随着公司业务体系庞大,小白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回答几十个人的问题,其中有一部分问题都是共性的,小白很头疼,由于白天都是在处理系统问题,只有晚上加班加点做项目需求了。

解决办法:

  • 规范处理问题流程,不直接对接处理所有问题
  • 定时处理问题,减少碎片化时间集中

我的方法论:

对于小白来说,处理所反馈的系统问题其实并不是工作的重点,但是小白目前因为这些繁琐的小事都没有办法按时完成重点工作,只能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去做。

之前我有观察到一些负责审批的同学的钉钉的备注消息都是诸如“上午10点-11点处理审批问题,勿催”等等,其实小白就可以学习这类型处理方法,自己规划出固定的一小段时间去集中跟进这些碎片的问题。

除此以外,各个业务方向可以推动制定一个统一的对接人对问题进行收口。前期培训对接人基本的查问题流程,每次反馈新问题后,由对接人进行初筛,如果是系统问题需要产品经理介入时,再由对接人反馈给小白解决。这样,小白的时间和精力就被释放出来做一些更核心的产品工作。

我之前也整理过一个类似于“错误问题指引”的文档,搜集一些反馈较多的问题并给出正确的操作规范,也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尽量避免过多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的时间不适用于思考、输出一系列业务逻辑,后续很难对这些时间的输出进行沉淀。

同时也要明确岗位竞争力和岗位职责主要是哪些,在工作中划清工作的边界,将精力投入到核心工作中,当然,该承担的事情一定也要主动站出来跟进负责。

例如上面的场景中小白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帮业务方review非系统问题时,所投入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是性价比极低的,需要想办法增加投入产出比

最后

我个人认为刚刚投身工作的新手应该关注的是,怎么去让自己的时间更值钱,让自己能力尽快上升。而不是一味被动的被业务方捆绑、被自己的惰性捆绑止步不前。

虽然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面对一些抗拒的、认为没有价值的工作,但是这件事真的对你没有任何价值吗?积极面对,找到合适的方法也许会为你带来新的收获。

 

作者:闫秀儿;公众号:闫秀儿

本文作者 @闫秀儿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