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都必须找到这样的英雄

全球企业为什么都短命?这个问题有想明白的人,但他不会告诉你。不是因为保守,而是没法告诉你。

湖畔大学是马云搞的互联网大学,这个大学不教你怎么赚钱,不教你现成的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因为马云知道,教了这些等于是害了你。那湖畔大学都教什么呢?它基本上都是在教你如何做组织,而且是在教你做组织中如何思考。也就是说,我教你的,你必须自个拿回去再想,底层逻辑搞明白了,想出和我不一样的做法了,那你就是学到了。

为什么不一样了才是学到了?因为每个人认知不同,不同的人想不出一样的风格和方法来。湖畔大学讲的通常都是“我们在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然后掉进了哪些坑,又爬出来了,最后搞出来了这么个方法”这是一个反复思考决策最终拿结果的过程展示,你如果只是想把这个结果搬走,对不起,你可能不太会用,变量太多,行业不一样,员工素质不一样等等,很难掌控。湖畔甚至都不帮你提高行业认知,行业认知在得到里反而能学到更多,或者你去听梦想加速度,投资人会对行业有看法。湖畔只告诉你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如何组织组织思考的。所以,在湖畔你唯一能提高的是做组织的认知和学会如何思考。

这些东西,不是一两天能教的会的。所以,企业必须找到这样的人来帮助企业走第一步。因为在企业管理培训公司呆过,所以接触企业很多。我发现现在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企业里连一个英雄都没有。什么样的人算英雄呢?是可以不断提高企业格局和战略视野的人。这样的人必须热爱思考和学习,他们必须更加敏感,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能想到常人想不到的深度。我举几个例子,你们就能明白这样的人对企业来说有多重要了。

马云不爱看书,但他爱思考,他想事情总是比别人想得多,而且深得多。如果真要比,可以说,马云和那个时代企业家的区别,也就是这点区别。他智商不算高,情商也一般,又不是名校高材生,他还有什么优势吗?没有。但如果你初创一家企业,很烧钱,资金剩下700万,行业泡沫破裂,融资很困难的情况下你会怎么花这笔钱?你会在培训上花多少钱?一千个企业家里面也许只有一个人会这样做,马云把福利,奖金,旅游全部取消,在培训上投入了七倍的资金,100万,这是有阿里内部视频为证的真实事件。这就是个人格局带动企业格局,如果马云没有做组织重于做产品的认知高度,没有做百年企业的格局,没有对互联网未来的坚信和坚定,他都不会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你们认为还有阿里吗?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组织是个动态循环,四大核心体系循环推动组织进步。如果哪一天,一个企业的组织形态确定下来了,那就遭了,灭顶之灾就要来了。这一定是它的某个环节出问题了。陈春花教授有一位朋友,把企业做到了行业第一,80亿市值的一家企业。他把企业做到第一以后,忽然觉得人生足矣,他的梦想是过山间田园生活。结果,当市场发生动荡的时候,他果然选择了退缩,现在这家企业已经没有了,真的很可惜。他的战略停了,组织的心脑体也就都跟着停了,能生存下来才是怪事。

还有我体会最深的各企业的人才储备认知都已经“定下来”了。中国教育体系虽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早已满足了改革的条件,却没人重视和实施。所以,我可以毫不客气得说它已经落伍了。陈春花教授告诉我们,她做教授就是把一个问题拆成八句话讲,而做总裁就是把八句话总结成一句话讲。教授是做理论研究的,必须把现象和问题拆碎了不断琢磨,然后把琢磨出来的东西告诉学生。但其实大学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教授比学生成长得快。我甚至可以说,教授越教越厉害,学生越学越傻。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学对所学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其实并不多,而且大部分学生一毕业就终身放弃了系统化学习,他们在大学期间只是学到了教授思考的一些结果,这些结果一方面只能对一时,另一方面没有教授的认知架构,也是无法熟练运用。所以中国的企业才一直极度缺乏创造型人才,企业的各种体系,流程,组织架构都是万年不变的,这其实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要知道没有任何一家大型企业是靠别人的系统做大的,都是自己的组织创造出来的。而现在的企业却都梦想着拿来一套东西做大做强。回到学校的话题,如果说学生都学会了如何像教授一样思考和研究,而且热爱学习,企业的所有这些都会经常被改来改去才正常。另外,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对比大学课本和互联网搜索出来的专业知识,可以这么说,互联网上的知识不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超大学,就是你想听清华北大的课程也能搜出来一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批人比大学生优质很多。他们热爱学习,同时热爱思考,这也意味着他们可以终身系统性学习,不断成长,迟早创造行业认知,达到行业认为前沿,并可以熟练运用。但其实这些人至今为止还没有被任何企业盯上。也许你们从我这个中专文聘的人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也只是短短得学习了几年而已,如果是十几年呢?即使不说这个洞见,我们就说传统人力资源储备,我认为很多公司的管理层连德鲁克这个管理学之父对人才的认知高度都没达到,甚至一个分公司总经理连基本的人才储备理念都没有。很多公司都在挑选忠诚的,没有重大缺点的,价值观吻合的人才,这些认知全部错误。你需要做的是发现对方的优点,搞清楚他未来能做什么,而不是他有什么缺点,如果没有容忍下属缺点的能力,就没有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因为这是和管理的核心作用所违背的。你需要做的是让他离不开你,而不是找到天生忠诚的人,要知道天生忠诚的人大多数都是没有野心的人,你反而要想办法激发这些人和淘汰他们,还有连阿里都不会把价值观不符的人拒之门外,他们明知道这人不行还是会招进来给组织提供养分,而我们很多公司甚至会凭个人喜好招人。你德鲁克先生的这些理念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可想而知。

这些问题在英雄的眼里都不是问题,英雄就是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企业需要英雄,但不依赖英雄,组织可以吸收他的才华,组织一旦成长起来,英雄就不再是主角,组织的每一个人就都会成为主角,阿里的十八罗汉正是如此。

最后引用阿里的文化结尾:一切责任在我,所有荣誉归团队。一群有情有义有结果的人,书写“今生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全球企业为什么都短命?这个问题有想明白的人,但他不会告诉你。不是因为保守,而是没法告诉你。

湖畔大学是马云搞的互联网大学,这个大学不教你怎么赚钱,不教你现成的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因为马云知道,教了这些等于是害了你。那湖畔大学都教什么呢?它基本上都是在教你如何做组织,而且是在教你做组织中如何思考。也就是说,我教你的,你必须自个拿回去再想,底层逻辑搞明白了,想出和我不一样的做法了,那你就是学到了。

为什么不一样了才是学到了?因为每个人认知不同,不同的人想不出一样的风格和方法来。湖畔大学讲的通常都是“我们在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然后掉进了哪些坑,又爬出来了,最后搞出来了这么个方法”这是一个反复思考决策最终拿结果的过程展示,你如果只是想把这个结果搬走,对不起,你可能不太会用,变量太多,行业不一样,员工素质不一样等等,很难掌控。湖畔甚至都不帮你提高行业认知,行业认知在得到里反而能学到更多,或者你去听梦想加速度,投资人会对行业有看法。湖畔只告诉你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如何组织组织思考的。所以,在湖畔你唯一能提高的是做组织的认知和学会如何思考。

这些东西,不是一两天能教的会的。所以,企业必须找到这样的人来帮助企业走第一步。因为在企业管理培训公司呆过,所以接触企业很多。我发现现在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企业里连一个英雄都没有。什么样的人算英雄呢?是可以不断提高企业格局和战略视野的人。这样的人必须热爱思考和学习,他们必须更加敏感,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能想到常人想不到的深度。我举几个例子,你们就能明白这样的人对企业来说有多重要了。

马云不爱看书,但他爱思考,他想事情总是比别人想得多,而且深得多。如果真要比,可以说,马云和那个时代企业家的区别,也就是这点区别。他智商不算高,情商也一般,又不是名校高材生,他还有什么优势吗?没有。但如果你初创一家企业,很烧钱,资金剩下700万,行业泡沫破裂,融资很困难的情况下你会怎么花这笔钱?你会在培训上花多少钱?一千个企业家里面也许只有一个人会这样做,马云把福利,奖金,旅游全部取消,在培训上投入了七倍的资金,100万,这是有阿里内部视频为证的真实事件。这就是个人格局带动企业格局,如果马云没有做组织重于做产品的认知高度,没有做百年企业的格局,没有对互联网未来的坚信和坚定,他都不会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你们认为还有阿里吗?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组织是个动态循环,四大核心体系循环推动组织进步。如果哪一天,一个企业的组织形态确定下来了,那就遭了,灭顶之灾就要来了。这一定是它的某个环节出问题了。陈春花教授有一位朋友,把企业做到了行业第一,80亿市值的一家企业。他把企业做到第一以后,忽然觉得人生足矣,他的梦想是过山间田园生活。结果,当市场发生动荡的时候,他果然选择了退缩,现在这家企业已经没有了,真的很可惜。他的战略停了,组织的心脑体也就都跟着停了,能生存下来才是怪事。

还有我体会最深的各企业的人才储备认知都已经“定下来”了。中国教育体系虽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早已满足了改革的条件,却没人重视和实施。所以,我可以毫不客气得说它已经落伍了。陈春花教授告诉我们,她做教授就是把一个问题拆成八句话讲,而做总裁就是把八句话总结成一句话讲。教授是做理论研究的,必须把现象和问题拆碎了不断琢磨,然后把琢磨出来的东西告诉学生。但其实大学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教授比学生成长得快。我甚至可以说,教授越教越厉害,学生越学越傻。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学对所学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其实并不多,而且大部分学生一毕业就终身放弃了系统化学习,他们在大学期间只是学到了教授思考的一些结果,这些结果一方面只能对一时,另一方面没有教授的认知架构,也是无法熟练运用。所以中国的企业才一直极度缺乏创造型人才,企业的各种体系,流程,组织架构都是万年不变的,这其实是匪夷所思的事情。要知道没有任何一家大型企业是靠别人的系统做大的,都是自己的组织创造出来的。而现在的企业却都梦想着拿来一套东西做大做强。回到学校的话题,如果说学生都学会了如何像教授一样思考和研究,而且热爱学习,企业的所有这些都会经常被改来改去才正常。另外,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对比大学课本和互联网搜索出来的专业知识,可以这么说,互联网上的知识不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超大学,就是你想听清华北大的课程也能搜出来一堆。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批人比大学生优质很多。他们热爱学习,同时热爱思考,这也意味着他们可以终身系统性学习,不断成长,迟早创造行业认知,达到行业认为前沿,并可以熟练运用。但其实这些人至今为止还没有被任何企业盯上。也许你们从我这个中专文聘的人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也只是短短得学习了几年而已,如果是十几年呢?即使不说这个洞见,我们就说传统人力资源储备,我认为很多公司的管理层连德鲁克这个管理学之父对人才的认知高度都没达到,甚至一个分公司总经理连基本的人才储备理念都没有。很多公司都在挑选忠诚的,没有重大缺点的,价值观吻合的人才,这些认知全部错误。你需要做的是发现对方的优点,搞清楚他未来能做什么,而不是他有什么缺点,如果没有容忍下属缺点的能力,就没有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因为这是和管理的核心作用所违背的。你需要做的是让他离不开你,而不是找到天生忠诚的人,要知道天生忠诚的人大多数都是没有野心的人,你反而要想办法激发这些人和淘汰他们,还有连阿里都不会把价值观不符的人拒之门外,他们明知道这人不行还是会招进来给组织提供养分,而我们很多公司甚至会凭个人喜好招人。你德鲁克先生的这些理念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可想而知。

这些问题在英雄的眼里都不是问题,英雄就是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企业需要英雄,但不依赖英雄,组织可以吸收他的才华,组织一旦成长起来,英雄就不再是主角,组织的每一个人就都会成为主角,阿里的十八罗汉正是如此。

最后引用阿里的文化结尾:一切责任在我,所有荣誉归团队。一群有情有义有结果的人,书写“今生情”!

作者 就不文艺范

关键字:产品经理, 创业, 业界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