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 - 默仿互联网好文:罗胖发明的这个概念,可以解释整个互联网的下半场了

今天的文章学习来自虎嗅作者「小马宋」,本篇文章主要围绕「罗振宇对互联网未来发展的看法」进行了深入论证。

在开始分析前,我先关上文章,回顾了一下我看完这篇文章后,印象最深刻的几点感受:

1. 选题

在标题的拟定上,作者使用了「罗胖」「互联网下半场」这样的互联网圈的热词,吸引了我们读者的眼球。而连接起两词的,是「概念」「解释」,充分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发明的什么概念啊?互联网下半场又是什么鬼?

这是我们在看正文之前,看到标题的第一反应,为了避免与时代的脱轨,这样的危机感刺激了我们点开文章。

2. 数学公式角度分析概念

作者是一个很善于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论述的人,「从理论上看」这句话在本文中也多次出现。增加了他文章的说服力,根据「怪诞心理学」,人们在面临未知时,更倾向于逻辑理论的阐述,因为逻辑会让人心安,所以说大量的数据,和理论抛出,让作者显得更加的专业。

而将理论提炼为数学公式GNT=w*t,似乎让我们更容易产生「掌握了规律」的感觉。不仅让作者看起来很厉害,读了文章的我们,似乎也显得更加专业了。

3. 大量「困难现状」的不断阐述

这里的困难现状是指的,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却都说不出原因和解决办法的困难现状。比如说流量越来越难得到,公众号打开率越来越低等。

由于这篇文章是发布在虎嗅这样的专业互联网媒体,所以大多数的读者也都身处于互联网,那么可以说,这些读者,大多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因为面临困境,所以找到解决办法,就成为驱使着我们读下去的一大动力之一。

以上,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三点。

他们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和“「互联网下半场」要怎么办”这个问题密切相关,这也许也是读者的共同焦虑之一。

作者作为互联网人,或许也有同样的焦虑,所以他在看完罗振宇的演讲后,才会引发深度的思考,写下了这篇文章。

一、文章框架

那么他在罗振宇的演讲中听到了什么呢?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到了这些内容:

1.罗振宇在9月份《势能创造》深圳站的演讲中,说到了他对互联网的六个认知,第一个认知就提到: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观点与李丰类似。

2.而罗胖在第五个认知中提到: 时间才是真正的战场 。

3.后来,罗振宇在一期节目中又将这个看法,完整地简化为一个重要的新概念: 国民总时间 。

那我们一起来试想一下,作者在听完罗振宇这些想法后,都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思考呢?

也许是这样:

1、为什么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下半场是怎么样?上半场又是什么样?

2、为什么时间是真正的战场?这个战场我们要进行什么样的争夺?要如何在时间的战场里获胜?

4、什么是国民总时间?互联网抢占的这部分时间在国民总时间里占据了什么样的格局?

再对应一下文章小标题,文章框架就明晰了:

*关于互联网边界的一点小补充:第一次阅读时,我并没有特别的想明白,作者怎么想到的从互联网边界去思考这个问题。整理完框架之后,忽然恍然大悟:这是对为什么有下半场之说的解释。之所以有上下半场,是因为竞争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涉及到对互联网边界的讨论。嗯,就是突然想明白了,想写下来。

二、写作风格和细节

关于作者的写作风格,我最大的感受是,这像一篇演讲稿。

其中使用了大量的“我们”去解释名词、现象。这让我想起学生时代,数学老师带着我们一起用公式解题的课堂。

文中一共出现了17次“我们”,每次使用时,基本上是用于「我们觉得,如果我们,我们说,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表达看法的语境,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我们其实都可以换成「我」,「你」,「人们」,但是作者没有,而是用的「我们」,这是在建立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对读者阅读过程中心理变化的猜测,当然,也可以说是作者他在对自己原本心理疑问的提出和辩驳。

这对新概念的提出和解释推广,是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先讲出你的心中所想,或者社会的普遍认知,再否定,才能一直让读者认同。

在写作细节上,我总结了 作者在推导中大量使用的连词:

开头:从理论上/我们过去认为/我们说/(直接上主语)……是……也就是……

转折承接:那么……所以……比如……再比如……所以……但是……为什么……因为……

转折:从另一个角度……现在……其实……;如果……其实……;我们可以认为……但其实……;当然……但是

总结一下,这些连词的逻辑思路为:现象阐述(也可以是固有思维、理论)-结局后果-举例说明-反例证明-转折引起另一个现象的讨论。

当然这样的逻辑思路很容易掌握,但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通常一句话就把这一条思路上的所有内容都写完,所以会产生“憋”文章的痛苦,比如,我们常常会有满腔的观点想要表达,但等到真要动笔,就难以下手。

所以,在下次写文章时,可以下意识的,用这样固定的句式去充实文章的内容。毕竟我们刚开始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们扩写的重要性(不达到800字,就会扣很多分)。

三、作者的新观点

严格来说,作者并没有什么新观点,只是在用文章阐述罗振宇的概念,所以引起了文末评论区褒贬不一的结果。

但对国民总时间,以及互联网边界的思考是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毕竟我们的眼光都集中在,如何能挣钱,如何能快速获得用户上,而很少从本质上去想问题。所以当作者提出一个我们大多数人不太熟悉的说辞,并且好像有点道理的时候,会赢得大量人的关注和点赞。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求更「好」不如求更「新」。毕竟这篇文章,也是在抢占我们的 GNP 。如果不能从新角度去给出问题答案,是没有办法抢占到读者的注意力和时间的。

四、默写

我们说,国民总时间的提出,和消费升级有关。其实我们也知道,消费升级的趋势,其实就是如何节省空间和时间。

因为我们以前假设,空间和时间都是无限的,所以需要东西去填满空间。一旦空间被填满,那些占用空间的物品就会被冷落。

比如说,我的朋友创建了一个「花点时间」项目,这个项目就是每周送你一束鲜花。为什么这个会成为趋势,是因为鲜花不会占据空间,而且鲜花会轮流的替换,从而带动价值的流动。

再比如说为什么uber会在北京盛行?因为北京人为了不限号,会买两辆车。但是uber出现了,大家都只愿买一辆了,毕竟北京的车没那么好停。

为什么现在送礼越来越难了,因为礼物会占据对方有限的空间,你送的礼物会成为对方的负担。所以送礼越来越难,占用空间的礼物越来越不适宜。

原文:

我们说,国民总时间的提出,与这次消费升级密切相关,其实我们也能够发现,消费升级的趋势,其实就是从节省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的。

因为以前我们的假设,是消费者的空间、时间都没有被填满,所以你需要更大的电视,更多东西。但是,一旦空间被占满,消耗空间的商品就会被冷落。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创办的“花点时间”,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每周给你送一束鲜花。

为什么这是一个趋势?因为鲜花是不会消耗你过多的空间的,它最终将被抛弃,它不会占满你的空间,却可以不断购买,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商品设计。

为什么Uber会风行,因为北京的有钱人为了不被限号,会买两台车,但是现在,既然这么方便,我是不是可以不买另一台车了?因为在北京停下一台车,其实还是很困难的。

为什么现在送礼越来越困难了,因为大家有的东西太多了,你送朋友一套紫砂壶,他还需要找个地方把它摆起来,其实是别人的一个负担。 占用空间的礼物,今后越来越不适宜了。

默写总结:

在默写的时候,我还是犯了我常犯的老毛病,对一个问题和现象阐述的不够深,没有举例子就往下说,然后最后也得不出结论。所以文章整体长度没有原文长,代入感还要差一点。

之后要多注意一个现象起码比第一时间想到的句子再多一个例子或者说明再往下写。一个例子写完了要有结论说明。

作者 kikis小狸猫

关键字:产品经理, 业界动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