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AI的输出是否正确?三个办法搞定!
在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 逐渐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今天,很多人都在依赖 AI 来完成各种任务:撰写文案、编程、生成分析报告,甚至是做生活规划。虽然 AI 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但它的输出并非每次都能符合预期。很多人在使用 AI 时会碰到这样的问题:AI 生成的内容到底靠不靠谱?它的输出是否可以完全信赖?如何判断 AI 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
作为一名 AI 产品设计师,我也经常需要依赖 AI 工具来完成日常工作。经过无数次与 AI 的互动,我逐渐摸索出了三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 AI 的输出是否正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 AI 输出出错的原因,之后,我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告诉你如何利用这三个办法,让 AI 的表现更加符合预期。
一、为什么 AI 输出会出错?
AI 对复杂信息处理能力有限
虽然 AI 的生成能力强大,但它并不总是能处理大量复杂的指令,特别是当你一次性给它过多细节时,AI 往往会因为信息过载而失去重点,输出的结果显得混乱无序。你可能会期待一份完整的文档,但 AI 却输出了夹杂着许多不相关信息的结果。毕竟AI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它get不到你所做的项目中的相关性及优先级,哪怕你觉得你说的很有逻辑性,但是你所认为的“逻辑性”是因为你对项目十分了解,因此难免会有细节的描述并不清晰,那么AI并没有办法和你思维同步!
案例:撰写 PRD 文档
我在工作中需要撰写产品需求文档(PRD),最初,我会直接给 ChatGPT 传递大量关于项目的背景信息以及一些逻辑描述:
“我所搭建的素材库平台,以SDK的形态去和业务对接。主要以弹窗的形式,在业务那边的平台留一个入口,然后打开我们的SDK弹窗…”
在我初次尝试时,它其实会给我生成一个比较简单的文档格式,不过过于模板化,我就做了二次尝试,谁知道,好家伙!直接给我说的话又润了个色输出了一遍。这也是比较经典的输出,我这里就放这个作为案例了。
这种随机性的“智障”操作也恰恰说明了AI 对复杂指令的处理能力有限,信息量过大时容易混淆重点,输出结果常常不符合预期。
解决方案:分步引导 AI,逐步完善 PRD 文档
这次生成的 PRD 文档,既完整又有条理,大大减少了后期修改的工作量。
通过分步引导,我发现 AI 处理复杂任务时效果更好,而不是一次性给出所有细节。分步骤提示使得 PRD 的生成更加清晰有序,也避免了 AI 混乱的输出。
AI 的局限性:专业领域或调研时的信息滞后
在 AI 产品设计的工作中,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一次,我想了解一些公司招聘的情况,于是想着让 AI 帮忙,结果发现,AI 的信息来源往往不够及时,生成的信息有时甚至是自己编的。
案例:面试时的公司信息查询
我即将参加一个大厂的面试,想了解一些公司最近的招聘情况。
“请帮我查询这家公司最近的招聘情况,包括职位空缺、薪酬和公司近两年的发展情况。”
AI 给出的答案虽然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很快我发现它的信息并不可靠。许多数据过于笼统,甚至有一些招聘信息看起来像是 AI 编造出来的,与我在Boss渠道获取的信息不一致。
解决方案:结合 AI 与专业渠道获取信息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虽然 AI 可以帮助我初步了解公司的一些情况,但在涉及到具体的数据、市场动态等信息时,我还是需要依赖专业的渠道,比如企查查、BOSS 直聘等。在某些信息密集型任务上,AI 的数据源可能过时或者不够准确,因此不能完全依赖它。
二、如何判断输出结果的正确?
#方法一 翻转互动:让 AI 提问,帮你梳理任务
生活中,我不仅在工作上和 AI 打交道,有时候还会用它帮我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当面对一个不够清晰的任务时,不妨让 AI 反过来提问,引导你思考每一步的细节。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你自己思考的负担,还能让最终生成的结果更具条理性。
案例:通过 AI 帮我梳理减肥计划
“我打算开始减肥,但不知道该怎么制定计划。你能先提几个问题帮我梳理一下吗?”
可以看到它会给我提出很多问题,让我去解答,从而反哺给他这部分的信息。
我一一回答之后,AI 已经为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计划框架。
#方法二 制定明确标准
作为设计师,撰写项目报告是工作的一部分。前阵子,我要提交一份 AI 项目的半季度汇报,想着让 ChatGPT 帮我节省一些时间。
如果你希望 AI 帮助你撰写工作报告,光给出模糊的指令是不够的。你需要明确告诉它每个部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哪些数据需要特别关注。设定具体的标准,可以帮助 AI 更准确地理解你的需求,生成更符合预期的内容。
案例:如何让 AI 写出有用的项目汇报?
初始提示:
“请帮我写一份 AI 项目的半季度报告,涵盖项目进度、关键里程碑和遇到的挑战。”
AI 虽然按照提示生成了报告,但它的输出太过笼统,很多数据和细节没有深入展开。于是我重新设计了提示内容,设定了更清晰的标准。
改进后的提示:
“请撰写一份 AI 项目的半季度报告。项目进度部分需要详细说明每个阶段的进展情况,数据支持必须精确。关键里程碑部分要列出时间表,并分析我们是否按时达成目标。最后,请详细说明遇到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应对措施。”
这次生成的报告结构清晰,数据准确,每个部分的内容都符合要求,大大减少了后期修改的时间。
#方法三 立场规则限定:AI 也会被“情绪”引导
作为设计师,我希望 AI 能帮助我做一些决策,或者对我现有的工作给出评价。开始我以为 AI 的判断会完全中立,但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 AI 也会被我所表现出的立场所引导。
案例 :锚定效应让 AI 偏离中立
我把上一篇文章《怕被裁?三大软技能让你稳住岗位!》投喂给GPT,想让它帮忙评价。我抱着好奇心,分别给了它两种不同的提示。
第一次提示: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我自己打 9 分。你帮我看看,觉得哪里还可以改进?”
AI 直接给文章打了9.5 分,然后简单地指出了几处可以改进的地方,评价总体是积极的。
第二次提示:
我复制了同样的文章内容,但这次换了个语气:“我觉得这份文档写得不太好,我自己只能打 3 分,你会打几分?”
结果 AI 的评价也开始一边倒,给了文档 3 分,给我上演了一个狗腿子的戏码。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AI 的反馈并不完全基于文档内容,而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输入的提示影响。AI 很容易被用户的情绪引导,出现锚定效应。
解决方案:保持中立,减少提示中的主观引导
为了获得更加客观的反馈,我调整了提示方式:
“请基于这篇文章的结构、逻辑和内容,给出你对它的客观评价,并指出改进的地方。”
这样生成的反馈更加中立,AI 没有被我的情绪引导,给出了更有建设性的评价。这也提醒我,在与 AI 互动时,尽量避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提示内容,这样才能获得更真实、理性的建议。
结论
AI 是一个强大的工具,但它的输出并不总是可靠的。通过翻转互动、设定明确标准,保持中立,并结合分步骤提示,你可以更好地判断 AI 的输出是否正确。这三个简单的办法能帮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有效地使用 AI,让它成为你真正的得力助手。
作者:小普大厂设计师 / Prompt工程师 / Agent探索 / 多平台签约作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