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的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力求极致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把任务完成,而是精雕细琢每个环节,力求做到极致!

上个月我们做了一个大型的线上活动,投入了不少开发和设计的人力,当然还有运营推广成本,可惜效果低于预期。

我反思了很久,希望找到问题所在。是推广不到位,是流程设置不合理,还是操作门槛太高,这些不足肯定是存在的,但好像又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为什么效果不好

我们找来产品、技术和设计的负责人,来一起review这个活动。在大家提建议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就是 我们没有把这个活动做到极致。

这个线上活动分为预热、海选和决赛三个阶段,涉及到预热视频和海报、推广资源落实、产品和设计需求、种子用户准备和校园推广渠道五个方向,所以工作量和业务的涉及面都很大,考验了运营人员的多方面素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活动是由运营总监老毛亲手抓的,还有两个兄弟在配合,其他协同作战的同事就更多了。所以,从这些因素来看,活动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作为一个新组建的团队,也是第一次策划大型活动,我们确实完整的完成了这个活动,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没出差错,也没有用户的负面投诉。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值得称赞的。

但问题是,也没有亮点。我想,这就是这个活动的问题所在。

正如上文所说,这个活动涉及了很多方向的工作,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把任务完成,而是精雕细琢每个环节,力求做到极致!

比如,预热所需的视频和海报素材,我们认为完成了这项工作,但现在回头来看,还远远达不到「会被用户疯传」的效果。因为品质不够好,并且用户需求抓的不到位。

比如,活动流程的设计,我们认为用户是可以来UGC,可以自发传播,可以把自己身边的人都拉来。但用户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没有拿出足够的理由呀。在这个环节肯定可以做的更好,比如增加激励分享的元素,以及从产品和页面设计上,让用户操作更流畅。

比如,活动的主题选取,我们认为用户会对这件事感兴趣,会有一些优质达人来参与。但现在发现,这个主题选取的角度并不合适,导致用户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客观上把很多希望参与的用户当在门外。

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些环节做到极致,甚至只是把其中一点做到极致,相信活动的效果不会这么平淡。

为什么没做到极致

出现这样的结果,我的责任最大!因为从头到尾,我只关注这个项目的完成度和合理性,并没有抓住核心要素去打造亮点,没有深挖每一个细节,所以导致大家也是在按部就班的做事,这是非常可怕的。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做事方式已经成为我的工作习惯。

因为之前在大公司大平台,本身是有流量、有用户、有资源的。一般情况下,只要运营正常完成一个项目,就会有相应的效果,即使做砸了,效果也差不到哪里去。时间一长,这样的做事方式就在我身上根深蒂固了。

在创业团队可不一样。虽然公司的资金和业内资源是没问题的,但我们还没有现成的流量,没有规模化的KOL,没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所以,当运营给出一个60分的答卷时,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再说的深一些,从大公司来到创业团队,要带来系统的工作方法、思路和人才,这些可以帮助团队大步前进;但一定要避免沾染「大公司病」,本文所说的缺乏追求极致的精神就是其中之一,我会努力改正。

后记

当然,这个活动不是一无是处。我们拉来了足够数量的优质贡献用户,并且单价是非常合理的,这就是产品的收获。

而且,新的运营团队通过这次活动,有一个深度磨合的机会,同时也发现了协作流程中的问题。我们通过「项目经理」机制,解决了这个问题。

虽然这次活动没那么顺利,但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坚持一些正确的思路,不能全盘否定。比如:

  • 对于UGC类产品,我提倡兴趣导向的精神激励,去做有趣的事,不依赖物质刺激;
  • 我坚守产品的调性,不会因为数据而去做一些无节操的事,运营必须学会坚守底线;
  • 用于暴露问题,做得好要肯定,做的不好要检讨,客观和开放的面对项目的效果。

废话不多说,继续努力!

专栏作家

韩叙,微信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原猫眼电影产品运营专家,创业时经历了0到1的艰辛,在百度时规划了海量用户的玩法。从业10年,专注互联网运营领域,包括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和UGC运营。

关键字:产品经理, 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