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微信付费阅读内测,我有3点感受

前段时间被邀请参加微信付费阅读的产品内测,然后被拉到一个微信群。

群里都是各领域公众号作者以及微信团队的人。我进群时只有 50 人左右,现在有 100 多人。

作为一个内测样本,这个群规模和覆盖面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基本上各个写作领域的作者都有,文章类型很多。

按照新榜统计的数据,付费比率大概为阅读量的 8%,也就是 100 人阅读只有 8 人付费,有超过 50% 的作者设置了 1 元体验价。

目前统计到付费金额最高的文章是一篇股评报告,设置了 208 元的最高档,总共 792 人付费,三天累计收入 16 万多。

关于付费阅读本身我就不再多说了,之前在《微信付费阅读的 10 个问题》里有细讲。

今天聊聊我作为一个内测用户,在群里的一些观察和感受。

01

第一个感受,微信的产品经理挺不容易的。

龙哥以前说过,每天有一亿人教他怎么做产品。这真不是开玩笑。就拿这个内测群来说吧,大家都在教微信团队做产品。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很多人都不习惯说问题,而是喜欢提解决方案。

举几个例子吧。

有作者希望给付费读者进行分级,比如 1 到 50 元一个等级、50 到 100 一个等级、100 到 200 一个等级,以此来做类似会员等级的划分。

如果你是微信的产品经理,你会做何考虑?思考的依据是什么?

其实在订阅号助手 App 上已经有类似的解决方案,但并不是上面这种做法。

在订阅号助手上,作者能清楚的知道哪个读者留过几次言,总共赞赏过几次。有了这几个数据,基本就能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了。

实际情况下,作者只会针对某个读者的留言和赞赏看下他的历史数据,没人有精力去对成千上万的读者进行管理,这是一个量级问题。

还有一个,有作者希望在公众号能看到读者的个人微信号并且能添加。

再来一个,有作者希望增加付费阅读年费功能。

还没完,有作者希望增加一个付费公众号排行榜。

最奇葩的是,有作者建议微信团队推出「微信币」。

你们自己感受一下这些「方案」,细品一下。如果你是微信的产品经理,会做何种考虑?

这只是他们每天面对需求的冰山一角,真的,做微信的产品经理真不容易。

从我自己做产品的感受看,有效的用户反馈其实大部分都来自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操作细节。

如果产品经理本身不是产品的用户,很多操作流程和功能设计都是逻辑上成立,但逻辑和场景往往会发生不匹配。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自己感觉良好的设计,到用户那就会问题频出的原因。

例如,之前公众号上线过一个赞赏后自动回复的功能,但开启赞赏时默认不会自动选择回复内容,导致发文后实际没有启用自动回复功能。

结果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说了赞赏后会有自动回复的内容,读者赞赏后却没有收到,尴尬无比。

后来微信团队基于这个操作反馈做了一个优化,就是发文时默认选中已设置的赞赏自动回复内容,防止作者漏选。

这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比用户主观感受出来的方案更有参考价值,产品本身的演进还得交给产品团队自己思考。

02

第二个感受,有些规则或者信息就算你说过一万遍,就算在产品上写得再清楚,还是会有人不明白。

举个例子,这次付费阅读功能在 iOS 客户端使用的是苹果的 IAP 支付,苹果要收取 30% 的手续费,微信不收任何费用。

这个规则在开通付费阅读功能的说明文案里有详细说明,但形式是以大段的文字描述,很多人估计不看。

我在群里就看到好几个人问为什么要扣 30%,是不是微信要收费。

有个哥们儿更是直接问:“微信推出付费阅读是不是为了腾讯增收?”

你看,一个在微信团队看来很明确的规则,在用户心理就会衍生出很多无端的想象。

我们以为的很清楚、很明确,在用户看来就是不理解。每一个规则的增加,都会成倍增加产品复杂度。

此时想起了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当然,这只是针对首次使用该功能的用户,走完一遍完整的产品路径,其实很多人就明白了。就像我们现在直觉性知道朋友圈的小红点数字代表有人给你评论或点赞了一样。

对于苹果抽成,其实用户遇到的问题是不明确具体收入如何计算,也会天然地和赞赏功能进行对比。但你说有多少人会仔细去计算每笔收入的明细?反正我不会,实际体验一次大概也就知道了。

与其通过一些说明或者解释来告知用户规则,还不如缩短用户的体验路径,让用户完整经历一次产品闭环。

03

第三个感受,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使用产品,别勉强。

这是站在产品团队和设计者的角度来说的。

这次微信内测付费阅读是邀请制,虽然都是公众号作者,有原创能力,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奔着体验来的。

你说之后会有多少人会长期使用付费阅读,我看未必。

因为很多人的文章类型是不适合付费阅读的,大部分公众号的商业模式也不是通过文章收费。

这二者直接决定了付费阅读不会是一个被特别广泛使用的功能,但一定会在一些特定领域被很好的用起来。

例如小说连载、财经类资讯、实用型干货等。

所以,一个功能,不要去勉强使用。就像微信团队自己说的,需要就用,千万别勉强。

大部分人使用一款产品不会用到超过 50% 的功能,我们以为的全部,其实只是产品功能的一部分。

不同的用户会对产品有不同的认知,一款产品会把用户需求细分成不同的子集。

例如大家都会用微信聊天,但只会有一部分人使用公众号,还有一部分人使用微信支付,但只会有少部分人使用微信理财。

每个独立个体的需求集合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所有产品的事实。

产品经理面对的不是自己的需求,也不是一类人的需求,而是一个群体中不同子集的需求集合。

希望以上这些观察和感受,对你有用!

#作者#

唐韧(Ryan),微信公众号:唐韧。前Juliye Care产品总监,《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写过代码、做过产品、出过一本书,有过 4 年的创业经历,也在大厂服役过,如今是一名自由职业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