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和运营两个维度分析支付宝 AR 红包,看马云如何才能成功!
本文主要包含三大点内容
1、支付宝LBS+AR+红包的新功能为什么不被看好?
2、支付宝AR红包的增长点在哪?运营重点在哪?
3、支付宝AR红包有哪些优化空间?
12月23号,同事向我介绍了支付宝AR红包,一开始感觉还挺新奇,但等他介绍完,鸡肋感便愈来愈强烈。等到平安夜,支付宝终于也给我推了AR红包新功能通知,赶紧更新体验了一把,更加确信自己的第一感觉是对的。
我为什么看衰支付宝 LBS+AR+ 红包的新功能?
第一、LBS+AR+红包只是一个伪概念
支付宝团队曾对外宣称用户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右下角的AR功能,扫描可口可乐农历新年包装广告上的福娃,用户就有机会获得由可口可乐发送的现金红包。
那么,我的问题来了。
当我身边有一个这样的可口可乐新年包装的时候,红包地图上会显示吗?显然是不会的,如果要达到这个效果,就要在每个包装都加上定位器,一点都不现实。因此,只有知道这个包装上有红包的人,才会去扫描领红包,如果不知道这个活动,用户也不会在红包地图上收到任何提示。
类似的情景,在厦门,假如我在行李箱表面藏了一个AR红包,然后带着行李坐飞机去了常州,那么这个红包在哪里可以领到呢?厦门还是常州?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我在电脑桌面上打开一张图片,藏了一个AR红包,发给外地的朋友。真实的情形是这样的,我可以在红包地图上看到自己藏的红包,离我几千里的朋友们看不到红包,却可以扫描图片领取红包。
也就是说在一个移动的物体上,支付宝并没有把拆红包和LBS结合起来,才会有网友直接用PS破解支付宝AR红包的bug,使这里的LBS应用成了一个伪概念。其实这只是一个基于相机功能的图片应用,感觉还没二维码识别的技术含量高,一扣上LBS+AR这么高大上的名称,人就不淡定了,连不相关的股票都涨了。
第二、参与成本太高,回报太少,游戏规则不合理
要解开支付宝红包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对准藏红包的物体扫描,不仅要求去到藏红包的现场,还要求还原藏红包的物体,我们先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藏红包的,就知道参与成本有多高了。
1、我在我的自拍里藏了一个红包,找了很多角度,换了很多表情,终于让我自己找到了
2、我在心里(笔者注:大概指胸口)藏了1314的AR红包,我看谁能找到
3、我把红包藏在笔袋里,同事终于找到了,准备扫描,结果笔袋撒了,撒了,就再也找不到了
4、在自家猫身上藏了一个红包,结果猫跑了,再也找不回那个姿势了
看着感觉妙趣横生,其实,新鲜感过去之后就不会有人再玩了。要找到线索里的小物体已经很难,更何况大家还喜欢把红包藏在移动的不定型的物体上,如果说这些是特例,那么来看一些常见的场景。
熟人场景一
小明在大学微信群里是个活跃分子,因为不仅能唠,还动不动喜欢发个大红包。圣诞节又有人起哄要小明发个大包,小明大气地说:No problem!接着往群里丢了一个支付宝AR红包,说:100万,拿去花。平时很少发言的班主任怒喝道:出去,小明!然后小明就被踢出了班群,因为他竟然敢拿谁都领不到的AR红包戏弄全班师生,这和爱岗敬业的小编我,却怎么也收集不到“敬业福”的伤害有什么区别!
熟人场景二
朋友小型聚会玩AR红包?时间多为晚上,光线不好,陌生场地居多,“地狭人多”,在大伙眼皮底下玩藏红包,还不如直接微信红包接龙或者摇两局色子猜三局大小。
熟人场景三
和家人玩藏红包?反正我家最多除夕玩几次,一年到头,聚少离多,不在一个现场,想玩也玩不了。
写到这里,大家一定也看出来了,AR红包之所以得了传播困难症,是因为它把参与者限定在了游戏现场,不仅大大提高了它的参与成本,也降低了让更多用户参与的可能性,使它失去了微信红包那样的病毒传播效果和自生长能力。所以,熟人场景下的AR红包基本上没戏,接着看看陌生人场景。
陌生人场景之C2C
附近的一个人藏了针对所有人的红包,按住线索一看,蒙圈了,这是哪个桌子上的水杯?这是谁家的盆栽?先不说你根本不知道藏红包的那个物体在什么地方,就算知道,你也不一定能够靠近。你去到别人的家里、办公室扫红包,不被当成小偷扫地出门才怪!为了一个可能是0.01元的红包,尴尬癌都犯了。
写到这,我不得不说一个事实,圣诞节这一天,我周围至少有几百个AR红包,我一个也领不到;我自己也发了十几个的AR红包,一个也没被领走。
有网友说:去年咻得手抽筋,今年找得腿跑断。
我只想问:你是在YY吗?
在“C2C”场景下,支付宝AR红包到低能有何作为?
陌生人场景之B2C
蔡塘广场一楼某高档品牌服装与时俱进,在圣诞节当天,在店内的某促销单品上藏了1000个支付宝AR红包,提升节日进店率,不把旁边的竞争对手吓死,也要吓他个半死,打击其生存自信心。
李雷和韩梅梅无事就逛商场,打开红包地图,同时发现了店里的红包,四目相对,恶狠狠地说了句:走!快速向店门口走去。等到了门口又同时顿住,停了下来,这是一家他们平时买不起,也从来没想过要去逛一下的店,现在真的要进去了吗?两人在心里进一步退两步地演练了好几个回合,仍在原地微动。直听到服务员在招呼他们,才用豁出去的心态跨进了那道玻璃门。在服务员的指引下,耐心地逛完了一圈,终于找到了那个红包,扫,开,0.01元,怒发冲冠不敢言,强颜欢笑来暖场,心中暗发誓以后都不从他家门前过。
商家的美好愿望和用户的失望,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线!
第三、定位错误
很多分析文说支付宝的AR红包是社交之心不死,是对腾讯社交的又一次进攻。如果AR红包的目的是建立、激活社交链,这注定又是一个热热闹闹的失败案例,它不可能达到建立社交链的目的。
虽然支付宝为陌生人的红包提供了私信求线索的功能,但问题的关键是你会问一个陌生人要0.01元的红包线索吗?就算是得到了线索,还是不一定能靠近那个物体,这是很打击用户积极性的地方。
在熟人场景下,支付宝希望用户把自己的红包发给好友,圣诞之前还有发到微信和QQ的入口,到圣诞节这一天,立马被腾讯屏蔽了,只能发到支付宝、钉钉和新浪微博。其实就算腾讯不屏蔽,只要那个好友没在你身边,他也是领不到,发过去不是逗人家玩嘛,如果就在身边,喊一嗓子就可以了,还用得着特意先加个好友再告诉他我藏了一个红包?
所以,尽管微信红包一石二鸟激活了社交和支付,支付宝这次的AR红包对其社交却不一定能有太大的帮助。以上就是我认定支付AR红包不可能成功的几点主要原因。
支付宝 AR 红包可能的爆发点在哪?
尽管我不看好支付宝的这个新功能,但又不得不承认,支付宝AR红包是今年商家线下营销最锋利的武器。广大商家是支付宝AR红包突破的好地方,蚂蚁金服团队的运营重点。所以,与其定位成社交,不如定位成营销工具,用于激活线下支付,反而更有可能成功。
先来看看下面这些典型的使用场景
1、新商场开业或节假日活动,与其花巨资请明星,不如组织红包探险队,织消费者成群结队去找红包,让消费者一夜之间逛遍商场的角角落落。
2、新店开张,扫店招送红包,吸引用户参观,增加进店率,打开知名度;
3、旅游景区,在代表性景点处藏红包,引导游客参观。以后去到各个旅游景点,除了要摆剪刀手拍照,还要记得拿出支付宝扫红包,否则门票钱怎么赚得回来呢;
4、隔三差五在公园的不同地方藏红包,吸引附近的居民常来逛逛、常来锻炼;
5、团建,在团队拓展中用AR红包激励,比如哪个团队的最后一人最先到终点,就可以扫描终点图标领取红包;
6、超市AR红包之旅等。
再来盘点一下商家藏红包的热门地点:
1、店招,特别适用新店开张或者比较偏僻的老店,用于曝光店铺;
2、DM宣传单,让用户主动阅读单页,提高单页阅读率;
3、广告牌、宣传海报,让用户主动寻找广告位或海报位置,增加广告曝光率;
4、菜单,把红包藏在重点推广的主菜、新菜上,让用户主动寻找;
5、路标,让用户主动寻找路标,进而引向指定位置;
6、新产品、促销品,把用户吸引至推广的产品面前;
7、社区促销摊位,吸引楼上居民下楼了解活动等。
以上这些场景和地点还不全面,其组合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这就是支付宝AR红包潜在的爆发点,运营得当,潜力无限。
针对这些可能的爆发点,现有的 AR 红包功能应如何优化?
1、目前的地理位置信息只能从列表中选择已有的定位,无法精准定位,编写自己的位置信息,局限性比较大,如果没有我想要的位置信息,那么只能随便选一个,参与感瞬间降低。所以,根据地理位置信息自由定位,自由编写位置信息,一是增加趣味性,二是实现用户的营销目的。如:晚安,地球人;XX开业红包等。
2、可以将一个红包藏在多个地方,找到其中一个地方即可领取红包。这样可以分流,避免商家做活动时,消费者在同一个地方排长队领红包。因为一个人找到后,其他人看到了,不用找了,直接过去排队就好了。如果一个商家有多个地方要宣传,也便于红包管理。
3、碍于面子,不敢零消费,专门为了一个红包去别人店里找东西,这个心理价位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但应该都不低。现在矛盾的是,支付宝单个红包最低限制是0.01元,也就是钱的最小单位值,商家为了降低营销成本,希望用相同的金额发更多的红包,获取更多的曝光率,必然导致1分钱红包遍地。用户花时间,拉下面子去找红包,在这么高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条件下,对红包期待值高,结果发现只有1分钱,这一对矛盾不解决,AR红包的活跃度,用不了两个月就掉下来了。
每个用户领取的红包依然随机,但开发两个版本进行灰度测试。一是系统默认为所有的红包设置一个最低金额,比如1元,二是让藏红包的用户自由设置每个红包的最低金额,并且找红包的用户可以看到该红包的最低金额。以此保持AR红包的吸引力,构成对微信红包的差异化竞争。
4、为距离超过100米的红包增加导航功能,将用户导航至选中的红包附近,降低远距离用户参与成本。距离小于100米时,不再提供精准导航,用户根据线索寻找红包。在该场景下,一些偏僻的店铺更愿意发大金额红包吸引流量。甚至收获一批不按常理出牌的用户,用AR红包为朋友导航。
文/拾脚印
关键字:产品运营, 产品经理, 红包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