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答疑:集中回答产品人关心的三个问题

产品经理

本文作者:张亮-leo  原文地址:猛戳这里

今天就不专门写文章了,回答几个读者在后台的提问吧,因为这些问题,其实不大好写专门的文章,但是,还是可以聊一聊。

题图来自Pixabay.com,摄影师是Comfreak

后台读者问了好几个问题,虽然简单回答了,但还是可以拿出来多说几句,可是又不够凑文章字数,那么就做个答疑吧。

to B的运营?

有不下2位读者问我,如何做「to B」的运营。

坦白说,在我这十来年的认知中,我认为「to C」和「to B」的差距是巨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呢?

我斗胆说一句,「to B」几乎不存在运营,或者说,「to B」的运营着力点是在销售和市场层面。

为什么我有这种认知?

想一想,如果你是商户,你会care一个提供给你的服务,是否整天做活动,费尽心思对你做一堆刺激动作吗?

如果我是商户的话,我更care的是:

用你的服务或产品会帮我提升效率?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幅度有多少?价格贵不贵?

然后,咱们再谈,按照当前的企业规模,我买你的服务或产品,你应该给我多大的折扣。

最后,再决定或向上申请是否这么操作。

当然,如果要说运营手段,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譬如:

  1. 搞点免费体验版本,或者一段时长的免费策略;
  2. 设置一下企业级的User Referral,让老客户帮你带带新客户
  3. 根据老客的消费程度做分级,通过CRM去做客户管理
  4. 逢年过节维系一下客户,生日送个贺卡啥的,争取让顾客和自己产生情感联结

但是,这些手段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如果说,在C端产品上,还可能「产品不足运营补」,那么在B端产品上,产品行不行就是极度客观和核心的问题。

就这么简单。

看书有用还是没用?

几位读者都提到,自己是零基础,如何获得一个互联网运营的职位,或者如何从运营转职到产品经理,有没有什么书可以看?

虽然我自己出了一本书,但是亮哥还是要说:

「仅仅看书,并无卵用」

书可以看,但书更多的作用是帮你补充一些理论知识,理论知识重要么?显然是重要的。

但要入行,更多的还是要靠实际的操作经验作为核心要素。

理论始终是滞后的,因为行业不断在发展。

今人的理论总结的是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既然是前人,说明一些手段可能过时了——当然,手段过时,不代表理念过时,事实上,理念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手段永远建立在理念的基础上。

BUT!

如果从来没有实际操作过,很有可能空有理念,却无法找到路数。

而一些转职,是需要思维转变的。

譬如,运营转产品。

运营的本质是要制定规则,让用户在规则内去完成用户行为。

产品的本质是要找到真实的用户需求并予以满足。

两者看起来工作可能有重合,但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屁股永远决定脑袋。

我们在做运营的时候,达成目标是核心要务,因此要建立各种规则,哪怕这些规则,用户并不喜欢。

但一旦转变为产品,那么,所有的业务需求,都必须有用户的真实需求、真实场景作为基础支撑业务逻辑。

举个例子

产品经理发现用户对就餐这件事情有困扰,需要一款产品解决就餐决策的问题,那么产品可能涉及出了「大众点评」,让所有人的经验转化为评价和评分,来帮助其他人做「是否去某家餐厅吃饭」的决策。

运营则是,考虑到要实现产品的这个最终目标,需要首先有餐厅信息,其次要有大量的用户来贡献经验和点评,那么就需要建立规则:如何采集餐厅信息,如何引导和激励用户来积极贡献经验和发送点评。

你理解了其中的差别吗?

虽然现实是,很多产品是基于老板的想象做出来的:

老板觉得自己在找餐厅的时候很麻烦,能不能不麻烦呢?

于是产品经理就想着如何去做一款让老板找餐厅不麻烦的产品。

这个时候,可能路已经走偏了,因为老板需求和大众需求,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解决路径可能南辕北辙。

聪明的产品经理会去判定,到底是针对老板的客群做产品设计,还是针对大众的客群做产品设计。

笨的就会直接判定,老板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

这就是钻头和洞的故事。

至于零经验者,过去我和一些读者已经做了很多的建议。

譬如:

致想从事互联网产品及运营工作的同学

【观点】转行互联网?

关于转行、职业选择的三个问题

读者说 | 为什么不建议有本专业底子的应届生突然转行互联网非技术?

【读者说】零基础如何转行从事互联网运营

如何做数据分析?

数据的话题太大,所以我没法写。

但很显然,做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是,你得首先有数据。

别笑,很多公司,真的没有数据或者数据埋点胡乱设计。

我见过两种极端错误的做法:

  1. 别家产品看哪些数据啊?那我们也照葫芦画瓢来一个!
  2. 所有页面,所有路径全埋上,管它有用没用,埋了再说!

其实第二种比第一种还好点。

因为第二种,如果后面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关注哪些数据,可能还有救。

最近我就看到了第一种错误做法。

某个仅限会员使用的产品,居然在做数据埋点的时候,搞了个通用漏斗:

产品经理

这个漏斗非常通用,几乎所有的涉及到交易的WEB都这么设计,但是,针对这个产品,毫无意义。

因为根本就没有第一个漏斗——从访问流量到注册完成的转化漏斗。

所以,这种数据需求在做提案的时候,受到了数据人员的猛烈抨击——你做运营,要埋数据,那你自己搞清楚业务了没有?!

是的,问题就在这里。

我们通常所说的数据分析,起点在数据采集,而数据采集前,大致的转化漏斗是要根据实际业务做设计的,不能拿一个通用模型来套,除非你的业务流程真的是普适的,否则这么玩除了和自己过不去以外,只能彰显对业务的无知。

有了数据之后,再谈分析。

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掌握核心变量的情况。

变量有多少呢?拿一个网站来说,是无穷多:

服务器挂了

改版了

某个功能出bug了

最近活动做少了/做多了

……

这个时候,你需要关注的是核心数据的情况。

注册指标降了,先去考虑注册流程是否有bug,再去考虑注册来源的数量变化。

交易指标降了,先去考虑交易流程是否出了问题,再去考虑订单量是否降了,客单价是否降了,等等。

如果数据表现和预期发生了背离,那通常就是出问题了。

譬如,网游碰到节假日,可能登录用户会变少,如果你看到的数据是飙升的,或许统计接口有问题,又或者最近有很给力的活动、宣传,等等……

很多时候,做分析,最低限度是弄懂自己的产品架构和产品功能,然后是针对产品特性和用户特性的深度剖析。

这样的工作,是不会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的,靠的是积累、比的敏感度,最后看经验。

关键字:产品运营, 运营答疑, 产品, 运营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