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 +”到数字经济,马化腾眼中的网络强国之路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今年的全国两会建言则是有关“数字经济”和“网络强国”。对此他表示:数字经济与“互联网+”的概念是更进了一个层次。两年前提到的“互联网+”强调连接的手段,今年的数字经济强调连接之后的结果,有产出、有效益。

在《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建议》中,三者的关系则被具体概括为:“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而网络强国是目的,它们一脉相承。

▌ “互联网+”加速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行业跨界融合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到现在,数字经济及网络强国的实践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而网络强国是目的,它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2016年底我国网民数已达到7.31亿,构成全球最大单一互联网市场,制造业、农业、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各个行业都已和互联网进行了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制造模式,引发了新一轮制造业的变革;与农业的融合,产生了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农业发展新模式;与服务业的结合,诞生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教育、远程医疗、在线娱乐等。

“互联网+各行各业”的生态体系成为了中国人重要的工具和休闲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而对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则是推动企业进行新一轮转型的外在动力和必要途径,通过智能升级、运营升级、服务升级等,完成自身的创新改革。

正如马化腾所说,在消费升级、服务驱动的中国经济新特征下,“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新技术的跨界融合,推动各类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快速数字化,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中国走向网络强国的必要手段。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需融合创新

在马化腾看来,数字经济正是利用互联网+融合创新,提升经济效率、催化新技术和新业态。它既包括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增量市场,也包括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转型升级而盘活的生产、消费存量市场。

不难看出,“融合与创新”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以其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经济活动中,通过连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互联网平台将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流量优势开放出来,赋能于个人和各类机构。

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融合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率,也进一步带来了产业的创新。马化腾说:“数字技术和传统行业的融合,让中国其实相对于世界互联网有了一股新的力量了,过去常说C2C(Copy To China,中国山寨),现在是叫KFC(Kaobei From China,从中国拷贝),中国有很多原创的东西了。”

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一组数据得到证实: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连续6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的申请数量屡创新高。

由此可见,我国互联网产业具有巨大的创新能力。而科技创新是各国决胜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实现数字经济是大力发展“互联网+”的结果,而互联网企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引擎,在网络强国战略中应当发挥出市场的能力和作用,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加快”,最终实现中国从网络大国迈进网络强国的目标。

▌ “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助力网络强国

在由“互联网+”引发的世界经济版图重构中,数字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国家的核心竞争能力越来越表现为数字能力、信息能力和网络能力。

经过二十年发展,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仅通过数字内容输出、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将社交、电商、影视、文学动漫等产品成功输出到国外“一带一路”沿线,而且在软件能力、O2O市场、分享经济、内容产业等多个方面,均在世界领先地位。

这也从结果体现了,数字经济概念与“互联网+”战略的主题思想的一脉相承。传统行业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到产品和服务上的过程,就是在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同时也是在发展数字经济。而这一切的最终目标,都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也许正如马化腾所认为的那样,在不久的未来,将不会再有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和纯粹的传统企业。所有的传统产业都将融入互联网的基因,最终达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状态。而这才是未来“互联网+”进程真正完成的标志。

作者 92后创业者

关键字:创业, 业界动态, 互联网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