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生地铁 WIFI 谈构建用户地铁使用场景

在目前移动端产品越来越注重碎片化用户场景的构建和场景用户行为数据反馈与采集的背景下,花生地铁WIFI这样一款具有明确使用场景和庞大用户行为数据的产品,无疑值得研究和揣摩。

当然,必须言明,对于花生地铁用户地铁使用场景的分析与正式用户场景还是有不同的,据我所知,目前在地铁上能使用Wi-Fi的城市还不多,至少北京和广州是没有的,而有无Wi-Fi则又是一个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地铁Wi-Fi的普及是短期内可遇见的事情,所以,对此的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


1.推广模式

花生地铁wifi目前的拉新模式是让用户免费使用花生WIFI,不强制下载APP才能使用,只是在连接跳转页,显示出一个诱导下载的H5,就目前功能而言,也没有体现出app下载与否的差异性。另外,不管是外站的H5,还是APP内的内容浏览,分享按钮,点击并没有出现任何跳转,不知道是bug还是敏捷开发下的取舍,个人以为后者的可能性较大,原因如下:

1.花生地铁Wi-Fi目前已经建立的相当高的技术和渠道壁垒,作为PM,我自然而然能想到的另一种推广模式是绑架用户,强制下载APP,可能再建立一套积分机制,把用户留在APP上,这也是近两年Wi-Fi共享软件的主流做法,花生地铁Wi-Fi如今的行业软硬件积累,为什么没有选择这样一种相对成熟简单一些的商业模式,肯定是结合了地铁这样一个具体场景,有它自己的考虑的,我能想到的原因不外乎3种:(1)地铁运营方的原因 (2)地铁具体使用场景差异化的原因 (3)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别人只是想做优酷,而他们想做的是乐视,不管是什么原因,它都会选择目前的这样一种推广模式。

2.目前能连接花生地铁的线路在北上广深繁杂的地铁线路背景下,还相对较少,错误的推广时间,不仅消耗人力物力,而且会对产品后期迭代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就像支付宝的社交化转型一般,每一次的失败,都会给下一次的尝试增加数倍的难度。

所以综上所述,花生地铁目前的模式,是定位于做好前期的产品CI建立,再作为一个上层入口制定后期的成熟商业模式,而且在地铁这样一个使用场景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使用手机,以下两种场景的拉新也将非常普遍:(1)用户可以非常轻松的看见别人的手机屏幕,如果看到旁边一个个的Wi-Fi标志,自然而然的会去尝试着连接 (2)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养成了到哪都要看看附近局域网的用户行为,这两种模式的拉新成本低,且让用户有一种意外惊喜的初次体验。

2.产品功能

图1.首页默认状态

从这样的产品界面,不难看出,这还是一个处于敏捷开发,快速试错阶段的V1版软件,但作为产品经理而言,能从这个阶段开始跟踪观察分析该产品,从它后续的版本功能迭代去反推原因,我想一定能发现一些对于我们构建地铁场景下的用户行为非常有效的数据和功能。

图2首页下拉状态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点,当页面下拉时,整个title和一二级导航会变成图2的新闻类APP滚动栏,而且该操作不可逆,因为产品还处于早期版本,所以还不知道如此设计是基于用户行为数据反馈还是早起的经验值,若是前者的话,确实可以佐证一些零碎场景下的用户行为观点。若是在后续版本跟踪观察中,产品增加了一些新的入口或者做了一些调整,我们都可以通过分析改动的原因,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建立基于可靠数据的地铁场景下的用户行为使用模型。

写这篇文章,也只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给大家,在真实数据不易获得的情况下,提供一个跟踪分析产品生命周期进而得到有效模型的方法。

文/愚子哥

关键字:产品运营, 地铁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内容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点击 举报 进行投诉反馈!

相关文章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